圖:三位80、90多歲本地老人在打撲克牌。彭錫開和老人家聊天。\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在肇慶市端州區,一家港資養老院的門前,貼着毛筆書寫的紅底條幅「出入平安」,電梯口則貼着「上落平安」。進入養老行業之後,「人人平安」是這家福壽居頤養院創辦人彭錫開的最大心願。這位健談開朗的「80後」港青,亦是一百多名80、90歲高齡老人的「家長」。
走在養老院的走廊裏,彭錫開與不少老人親切打招呼,不時開開玩笑,氣氛輕鬆愉快。彭錫開就住在距離養老院5分鐘車程的地方,這群老人是他無時無刻的牽掛:「很多家庭將老人託付給養老院,我們亦不願辜負這些期望。」中國正在加速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如何滿足養老新需求、破解老齡化難題,成為社會的共同關切。投身養老產業的彭錫開希望,自己也能在打造多層次養老服務新業態、讓更多長者安享晚年上盡一分力。\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重陽節前夕的一個下午,記者走進了位於端州區的福壽居頤養院。院子裏綠樹成蔭,清涼寧靜,和外面的喧囂忙碌彷彿是兩個世界。幾名老人在走廊邊上看電視,也有人在屋內打麻將。不遠處,一個帶屏幕的卡拉OK機子播着粵曲,有老人坐在旁邊不時附和着節拍點點頭,還有老人在健身設施前拉練。飯堂的長桌子邊,有幾名老人慢悠悠地喝湯。在這裏,時間彷彿過得很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
人口老齡化 服務業成未來發展趨勢
「養老院的老人基本都在80到90歲之間,他們的子女也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家中老人多,照顧不過來,內地很多家庭選擇讓老人住進養老院。」彭錫開告訴記者,養老院的前身是父親早年在內地設立的工廠,隨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衰落和轉移,他與父親商量後,決定將廠房改建成養老院。「在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服務業是國家發展的未來趨勢,尤其是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優質的晚年生活將成為更多老年人的需求。」福壽居頤養院於2019年開辦,彼時肇慶端州區只有5家養老院,而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已增至15家,可見養老需求之大。
凌晨一個電話 馬上回來處理問題
這裏的護工人數與老人的比例為1:5.5,遠高於其他養老機構常見的1:10甚至1:15。對於彭錫開而言,養老行業不同於其他產業,照顧的質量遠比規模增長更重要。「我就住在頤養院5分鐘車程外的地方。有時院裏出一些事,就算是凌晨一個電話,我也可以馬上回來處理。」他告訴大公報。
入住的長者,人生已經踏入暮年,養老院也成了生離死別的常見之地。「我剛開始接手時,其實並不習慣的。」彭錫開說,自己是個比較感性的人,有時候白天打招呼、還聊天的老人家,可能下午就在睡夢中突然走了。「很恍惚也很難受。」彭錫開感言,這幾年自己也想開了:「只要老人走之前是開心和舒服的,我就覺得沒有遺憾了。」
彭錫開的目光不僅停留在當下,他也看到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1.1%,預計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突破4億,佔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現在來養老院的老人,通常都有4、5個孩子,兄弟姊妹共同分攤費用。再過十年,就迎來『獨生子女』一代的老人,一個家庭要負擔4個老人的養老,這個壓力非常大的。」彭錫開也不免擔憂,到時這樣高昂的養老成本,普通家庭能否承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