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中國75周年華誕 初心不改/兩港人重走長征路 獻禮祖國75周年華誕

時間:2024-10-02 05:02:42來源:大公报

  左圖:蔡兆明(右)和鄧國有(左)沿着當年紅軍長征的路線徒步至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時,專程參觀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右圖:在湖南郴州臨武縣,熱情的村民端上臨武油茶。\受訪者供圖

  今年7月1日,兩位年逾六旬的香港大叔─蔡兆明和鄧國有,從江西省瑞金市啟程,踏上重走長征路的旅程,以此獻禮新中國成立75周年與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他們計劃用八個月的時間,沿着當年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的路線,徒步8000公里,到達陝西省吳起縣。在重溫當年紅軍艱苦卓絕的奮鬥經歷的同時,傳遞他們所鍾情的「苗圃行動」公益精神。\大公報記者 李暢、蘇雨潤、凱雷

  這次重走長征路的行動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源於二人深厚的公益情懷。20年前,為喚起公眾對中國西部教育資源貧匱情況的關注,香港的慈善組織「苗圃行動」發起了一場沿着紅軍長征路線的徒步籌款活動。21位香港志願者,他們以超人的意志,挑戰體能極限,用自己的雙腳,一步一步沿着當年中央紅軍走過的道路,展開一項意義深遠的公益長征。從江西瑞金出發,到陝西吳起會師,全程徒步跋涉8038公里,籌款超過3000萬元,並在途經的縣區援建了125所希望小學。這場活動不僅為西部教育帶來了實質性的幫助,也深深觸動了蔡兆明的心。

  65歲再次踏上「助學長征」路

  20年後,當年的「助學長征」參與者,今年已經65歲的蔡兆明再次踏上助學長征路。「當時,我由於工作原因未能走完全程,如今我已退休,決定彌補當年的遺憾,重新踏上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蔡兆明告訴記者。他的夥伴鄧國有62歲,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徒步者,曾在2018年沿着318國道由成都徒步2000公里至拉薩,對他來說,徒步旅行是一件賞心樂事,如果加入公益元素,旅程將別具意義。

  「過去,苗圃行動曾在偏遠山區安裝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的路;也曾在寒冷地區定製一些棉衣送給當地學生,溫暖孩子們的心。如今,我們初心不改,這次重走長征路的所有籌款也將繼續用於助力公益行動,以愛心傳遞溫暖力量。」蔡兆明介紹,二十年後的今天,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再次喚起公眾對公益的關注和支持。

  在出發前,蔡兆明坦言,自己也曾猶豫不決。周圍的朋友多次勸他放棄,覺得60多歲沒必要再去冒這樣大的風險。蔡兆明的心中,彷彿有兩個聲音在激烈交戰。夜深人靜時,他常常一遍遍自問:「65歲,殘之火,仍能發亮嗎?」終於,在某個黎明破曉之前,他最終堅定地做出決定:出發。於是,兩位大叔帶着一顆依舊年輕的心,踏上了屬於他們的征途。

  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與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的雙重紀念,蔡兆明認為這是一個重走長征路的絕佳時機。他憧憬,如果能成功完成這次徒步之旅,不僅是對偉大祖國最深情的獻禮,更將是他生命篇章中最為璀璨、自豪的一筆。

  沿途為國家巨大變化感慨萬千

  行進途中,二人都為國家的巨大變化感慨萬千。蔡兆明回憶起20年前徒步時的情景,那時沿途購買補給多依賴於小賣部,且假冒偽劣商品屢見不鮮。而如今,村鎮裏多了大超市,商品豐富、價格公道、質量有保證。而對於運動達人鄧國有來說,感受更為直觀,「如今,自行車道和慢跑道日益增多,就連農村也配備了健身器材和體育場。夜晚時分,無論老少都聚在一起鍛煉,溫飽問題早已不再是人們的擔憂,大家開始更加關注健康,這實在是了不起的進步。」

  從7月1日在江西于都出發,時至9月29日,他們的足跡已遍及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現正在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太平鎮繼續前行,累計步行里程已高達2400公里。在途中,蔡兆明坦言,每一步都像是與大地進行了一次親密無間的接觸,痛並快樂着。他說,當腳底磨出了水泡,才意識到,是時候給自己的雙腳放個小假。於是,他們直奔醫院,本想來個「神醫救腳」,結果醫生一臉無奈地說,「沒得醫,自己擦點碘伏吧。」

  二人相視一笑,穿上鞋,繼續趕路。

  在鄧國有的小紅書賬號上,他每日堅持記錄着當天的天氣狀況、行進路線、徒步距離以及途中的趣事,這份堅持與熱愛已經吸引了超過三千名粉絲的關注,收穫了5.1萬次的點讚與收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