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中國跨越式發展之汽車工業篇/國產汽車大跨越 多域超趕歐美日

時間:2024-09-19 05:02:43來源:大公报

  圖:2023年,中國躍居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圖為大批出口商品車集結山東港口煙台港準備通過汽車滾裝船發運。\新華社

  編者按

  最近,華為公司發布全球首款三摺疊屏手機,再次讓人刮目相看;國產首款3A遊戲《黑神話:悟空》風靡全球,引發海外「西遊熱」……75年來,從積貧積弱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能造什麼?不要說拖拉機、汽車、飛機、坦克,連質量好一些的釘子都造不出來。但中國人不氣餒,不服輸,以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魄力奮力追趕,很多領域從極其落後到獨領全球風騷。如今,C919國產大飛機、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啟商業運營;汽車產量連續15年保持世界第一;嫦娥六號實現月背採樣返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跟跑」「並跑」再到「領跑」,今天的中國於全球汽車工業中大放異彩,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不斷注入新動能。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大公報今起推出《新中國跨越式發展》系列專題,向讀者展現中國在不同領域從弱到強,一步步邁向世界一流的發展歷程。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一個國家的汽車工業發達程度,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與新中國幾乎同步。70多年前,中國一汽從零起步,三年建成投產,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解放牌卡車用七代車的更迭,印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引進、跟隨、追趕到引領的發展成就。一汽的自主創新、華麗蛻變,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

  2023年,中國汽車全年產銷均超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車出口首次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一。近年來,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浪潮席捲全球汽車產業,中國汽車業順應產業變革趨勢,持續推動技術向新,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關鍵領域佔據領先優勢,於自動駕駛服務商業化應用一馬當先。一組組亮眼數據背後,正是「科技引擎」驅動中國汽車揚帆出海,技術超趕美歐日。

  汽車已有一百多年的發展光景,不過中國真正的第一輛國產汽車,卻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才誕生。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開國大典上受閱部隊開的是繳獲的美式吉普,共和國的締造者乘坐的仍是國外的雜牌汽車。毛澤東訪問莫斯科時,當看到一輛輛汽車駛下裝配線,他對隨行人員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大工廠。」

  1953年7月15日,在長春西南郊孟家屯,刻有毛澤東親筆題寫的「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字樣的漢白玉基石放置在廠區中心廣場的基座上,新中國汽車工業從此展開。在蘇聯的技術援助下,三年即建成投產,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國產「解放」牌載貨汽車總裝下線。隨後,一汽在生產解放汽車的基礎之上,又推出中國首輛國產高級轎車「東風」和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後者風格高端大氣,日後成為國家領導人的用車。

  合資經營 學習追趕

  1981年紅旗轎車停產,在前後二十三年中紅旗一共只生產了1500輛。一汽首任廠長饒斌之子饒達介紹:「當時中國是用最簡陋的設備在搞汽車,工藝水平質量很差。」長期關注汽車發展的專欄作家李安定也指出,改名為上海牌的鳳凰轎車到八十年代停產的時候,其重量、發動機功率、可靠性甚至遠遠趕不上仿製的五十年代的奔馳原型車。

  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後,各類汽車企業紛紛引入國外先進技術,與國際汽車巨頭展開合資經營:1983年,中國第一家汽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成立;1984年,中德雙方簽署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中國汽車工業開始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日系、美系、法系、德系、意系車企紛紛在內地投資建廠,合資企業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位曾經的一汽負責人稱,跟國外合資後,中國的汽車工業一步跨越多年,既培養了人才,引進了管理理念,也學到了技術,國內自主品牌增長幅度很高。外國車企在華也賺得盤滿缽滿,「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從曾經的一句社會流行語可以看出,合資車在市場一度供不應求。

  自主品牌 迅速崛起

  2000年,「鼓勵轎車進入家庭」的方針寫進國家第十個五年計劃。「品種少,花色少,可數只有桑塔納、捷達、富康、夏利這幾個品牌,沒有更多的選擇。」原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回憶。在加入WTO前後,內地開始允許部分民企進入汽車市場,奇瑞、吉利、長城等企業在與合資企業的競爭中逐漸成長。

  「汽車不過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浙江一家摩托車廠的老闆李書福看到汽車市場的火爆後果斷選擇造汽車。2001年,吉利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質的民企。在獲得生產許可之後,吉利迅速推出第一款量產車型吉利豪情,剛上市就成為市場焦點,這款車5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售價對市場形成巨大衝擊,當時最低售價8萬元的合資品牌夏利,馬上將其所有車型都進行了降價。

  鞏固優勢 創新領跑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率先確立了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接續制定面向2020年和2035年產業發展規劃。起步至今十餘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道路。統計顯示,2020年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達到500萬輛,2022年2月突破1000萬輛,而邁上2000萬輛新台階,又僅用了1年零5個月。

  走進武漢經開區嵐圖汽車數字工廠流水線,焊裝車間裏四百餘台機器人的長臂此起彼落,最快三秒鐘一個車身部件就衝壓成型,在總裝車間,一條生產線更是同時裝配三款車型,三分鐘即有一輛新能源整車下線。這些駛下產線的嵐圖新能源汽車,不僅在內地暢銷,還登陸挪威、荷蘭、芬蘭、丹麥等歐洲國家。中國另一自主汽車品牌比亞迪,其新能源汽車足跡更是遍布全球近百個國家及地區,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全球化布局。此外,「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三家造車新勢力以及極氪、長安深藍、阿維塔、廣汽埃安等中國新能源車企亦接踵走向全球。

  在中國出口產品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新三樣」中,有多半都與汽車相關。近年,一些汽車行業新動向受到全世界關注:日本豐田與廣汽聯合開發新能源車型,德國大眾在安徽建立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發總部,大眾還收購小鵬汽車4.99%股份合作開發電動車產品,以期通過獲得技術擴大市場。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從單向輸出到雙向合作,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給世界汽車產業變革注入更多力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