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中全會.新征程 關鍵詞:實惠/租購並舉 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時間:2024-08-02 05:02:37來源:大公报

  圖: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圖為山西太原市民在售樓部選購商品住宅。\中新社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4次提及「房地產」一詞,強調加快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改革房地產開發融資方式和商品房預售制度。

  有分析認為,針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了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從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多渠道保障多元居住需求、充分賦予地方政府市場調控自主權、改革優化房地產相關制度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從政策優先級看,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成為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而多渠道保障民眾多元居住需求,則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上海報道

  「發展新模式」被擺在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位置。《決定》指出,要「加快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過去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有賴於「高槓桿、高周轉」。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的構建刻不容緩。

  申萬宏源研究所副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中國將消除房地產舊有的「高負債、高周轉、高槓桿」發展模式,轉而建立一套與新發展模式相匹配適應的融資、財稅、土地、銷售等房地產基礎性制度。

  保障房商品房雙軌並行

  值得一提的是,多渠道保障民眾多元居住需求,已成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決定》要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同時明確「支持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市場人士相信,中國住房供應或從現行的「商品房為主」,轉變為「保障房、商品房雙軌並行」格局。

  王勝相信,新模式下,保障房建設供給是除穩定市場之外,房地產領域的又一大要務,其目的是滿足民眾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盧文曦補充說,從今年以來中央政策表述看,發展新模式涉及「三大工程」的推進,保障房建設供給的加大,以及商品房領域相關基礎性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為提高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控的靈活度與精準性,《決定》提出,充分賦予各城市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因城施策,允許有關城市取消或調減住房限購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

  仲量聯行研究團隊認為,房地產政策應避免「過冷時刺激、過熱時限制」的政策思維,轉而更深入理解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更重視「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統籌考量增量與存量,有步驟、有秩序、有彈性、有差別地調整優化各自的政策措施。

  料樓市支持政策陸續有來

  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住宅市場負責人盛秀秀坦言,今年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房地產優化政策,有利於修復市場信心。隨着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下半年內地新房、二手房市場成交量有望穩步回升,「未來一年房地產政策將續寬鬆,更多支持性政策舉措或加速落地」。

  對於《決定》提出「改革房地產開發融資方式和商品房預售制度、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分析,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新」,體現在「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以及房地產開發融資方式和商品房預售制度的改革、房地產稅收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此次三中全會《決定》提及的「房地產稅收制度」應主要指營業稅、個稅、契稅等交易環節的稅收。王勝判斷,「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相關工作,或在房地產市場穩定後擇時推出」。

  政策方面,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觀察到,4月政治局會議後,中國政府推出了多項房地產寬鬆政策,除傳統需求側政策外,政府還為「收購已建成但未售出的商品房」提供融資支持。綜合當前房地產銷售和房價走勢,進一步採取寬鬆政策仍有必要性,「鑒於目前政策支持傾向明顯,相關措施或很快推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