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中全會前瞻/財稅體制深改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時間:2024-07-14 04:03:14來源:大公报

  圖:助力高質量發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再啟新程。圖為華晨寶馬瀋陽鐵西工廠,生產中的車輛穿過辦公區。\新華社

  改革開放46年來,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三中全會連續開啟了改革開放新局面,改革大潮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新一輪躍遷。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張連起接受大公報專訪指出,謀劃包括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在內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他強調,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要站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圍繞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等重大戰略任務,構建新型財政稅收制度。「嚴格落實稅收法定、稅制統一原則將是這次財稅改革的重中之重。要盡快填平『稅收窪地』『政策窪地』,確保各地企業能夠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競爭。」\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凱雷

  財者,為國之命而萬事之本。張連起指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當前我國正處於世界產業變革、技術革命與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交匯點,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不僅要解決短期面臨的宏觀稅負持續下行、財政緊平衡、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上升等問題,更要站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圍繞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統一大市場、統籌發展與安全等重大戰略任務,構建新型財政稅收制度。

  2024年是中國分稅制改革30周年,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蓄勢待發。張連起認為,新改革需維持中央合理收入佔比,增強抗風險財力。同時,通過探索合理容錯機制,增大地方的政策試錯空間,更好地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此外,構建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橫向收入分享機制,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激發經濟新動力。

  盤活財政資源 增進民生福祉

  「嚴格落實稅收法定、稅制統一原則將是這次財稅改革的重中之重。」張連起強調,要盡快填平「稅收窪地」「政策窪地」,確保各地企業能夠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競爭。同時,規範政府採購程序,不得設置不合理條件排斥或限制經營者參與政府採購活動,妨礙市場准入和退出。嚴肅糾治干擾地區間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有效配置等現象,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為進一步釐清政府與市場關係,張連起建議,完善「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的財稅體制。他認為,應保持中央財力穩定,並深化省以下財政改革,強化省級責任,逐步建立規範、穩定、可持續的地方稅體系。完善擴大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優化級距和邊際稅率,更好統籌稅收在組織收入和改善民生的調節作用。完善財政可持續性評估、財政困難程度評價方法等工具,探索建立區域均衡度評估機制及指標體系,逐步加大常住人口權重。

  張連起強調,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支持增進民生福祉,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他提出,應騰挪出更多財政資源用於教育、醫療、養老、託育、社保等民生領域,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香港最大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張連起曾多次赴港交流,談及香港在國家改革中有哪些機遇時,他表示,香港在專業領域有特長,但在融入內地改革開放脈搏上仍有互補空間,香港最大的機遇就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在『一帶一路』、稅收國別等領域貢獻良多,願與香港深化合作,特別是在仲裁等領域,共同推動兩地融合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