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灣區動力/港中大「可再生韌帶」 灣區青創賽奪冠

時間:2023-10-21 04:03:25來源:大公报

  圖:「鎂縵生科生物活性人工韌帶」項目在科技創新團隊組中獲得一等獎。圖為秦嶺教授(左三)帶領博士團隊進行技術優化。

  作為全國首個以灣區命名、面向青年的「雙創」大賽,2023第十屆「創青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及頒獎儀式19日至20日在廣州舉行,共有6個香港項目從2700多個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分獲一二三等獎(另有8個「優秀獎」項目不納入統計),佔總獎項數量六分之一,是該項賽事自2014年創立以來香港取得的最好戰績。

  香港中文大學團隊「鎂縵生科生物活性人工韌帶」項目獲得大賽一等獎,是香港創客時隔4年再次奪得賽事最高獎項。該項目在技術和工藝上打破國際壟斷,作為新型手術物料,產品將於2029年左右面世。\大公報記者 敖敏輝廣州報道

  本屆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吸引粵港澳2771個青創項目競技交流、對接資源。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一等獎6名,二等獎12名,三等獎18名。來自香港賽區的6個項目,分獲一二三等獎,分別涉及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環保、智能出行、新材料等多個前沿領域。其中,香港中文大學團隊「鎂縵生科生物活性人工韌帶」項目獲得大賽一等獎,這是繼2019年後,再有香港團隊獲得該項大賽的最高獎項。

  目前,團隊已經在香港註冊成立初創公司「鎂縵生科」,核心團隊成員均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

  「其中,秦嶺教授和許建坤教授提供鎂材料促進組織再生的先進理論。在臨床應用方面,骨科運動醫學專家容樹恆教授和王添欣教授在產品的設計和改進方面給予了重要支持。團隊其餘7名博士生,均來自港中大,當中,我主要負責產品的研發、驗證、改進等。」鎂縵生科CEO張昊智說。

  據張昊智介紹,不管是在運動員還是普通民眾當中,韌帶受傷較為常見。根據權威測算,全球每1250人當中就有1人不同程度需要做韌帶手術,中國相關患者超過100萬人。當前,在幹細胞技術用於組織修復還不成熟的情況下,人工韌帶是組織工程上較為理想的手術選擇。但作為一種高端醫療器械,目前中國相關研發不足,產品嚴重依賴進口,價格昂貴,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成本比幹細胞技術低廉

  據了解,可再生人工韌帶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可控式緩釋金屬離子及促黏附分子,更高效激發機體的內源性修復動力。「我們產品是將含鎂的材料,加上蛛絲蛋白(轉基因技術而成)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形成一種繁盛的韌帶組織。和幹細胞技術再生不同,它通過搭建支架,直接刺激和調控細胞,促進組織再生。和幹細胞技術相比,我們的優勢是可以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成本低廉。」張昊智說。

  值得一提的是,與目前國外競品相比,鎂縵生科人工韌帶解決了無法促進組織再生、引發異物反應性炎症等痛點。同時,團隊在全球是首個將該技術和材料運用於人工韌帶,加上有工藝上的獨特性,其他人無法抄襲和複製。此外,工藝具有可拓展性,作為新型可編織組織工程材料,有望實現從一維(線)、二維(面)到三維(體)生物材料的延伸製造。

  在港設生產線 內地臨床試驗

  根據計劃,2024年,鎂縵生科將在香港建立一個樣品生產線,並與廣州、深圳、長沙等多家內地醫療機構開展多中心臨床試驗。「預計我們的產品將在2029年左右面世,並向內地和海外推廣。國家和香港都很支持生物醫學的研究和轉化,相關審批流程亦在提速,相信廣大患者無需等待太長時間。」張昊智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