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金融監管總局:警惕投資網詐三大陷阱

時間:2023-09-20 04:03:41來源:大公报

  圖:安徽大學學生在「校園沉浸式防騙展」上體驗互動展覽,識破虛假網購、校園貸款、投資理財等多種大學生常遇騙局。\中新社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9日發布「關於防範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的風險提示」,提醒當前該類詐騙案件頻發,受騙人群眾多,明確提示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財產品,不輕信來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貪圖「一時便宜」。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通常通過三種途徑實施,包括以「保本高息」虛假宣傳吸引消費者、以「專家內幕」虛假消息誘導投資、以「投資返利」虛假平台轉移資金。消費者應對非正規網絡途徑誘導投資行為保持警惕,避免因信息洩露造成經濟損失。\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指出,當前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案件頻發,損害消費者權益,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為此,該局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高度警惕此類詐騙,謹防財產損失。

  輕信「投資老師」被騙近500萬

  記者從東莞警方獲悉,當地曾有2名事主在四天內被網上投資炒股或理財被詐騙超500萬元(人民幣,下同)。這類投資理財類詐騙的主要詐騙手段是「薦股群」,詐騙分子往往自稱「老師」、「股神」,以「知道內幕信息」「可以申購新股」之類的詐騙劇本吸引投資者。受騙事主之一熊先生在網上看到炒股廣告,通過點擊廣告鏈接添加投資助理QQ好友,進入「投資群」並聽取投資理財課。一個月後,一位群內「投資老師」主動添加熊先生QQ好友,熊先生按對方的提示下載「寰宇名藥」投資App,前後使用手機銀行向該App轉款10次,最終被騙取396萬元。

  廣東警方亦破獲過以微信群和虛假網絡投資平台為「主陣地」的電信網絡詐騙團夥。為逃避警方偵查打擊,該團夥屢次玩起「集體消失」,多次更換詐騙窩點,重建微信群和虛假投資平台App,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停止作案。團夥成員分工明確,「90後」團夥主腦統籌編排詐騙話術和平台操控,負責帶新人入門,是群裏人人敬重的「導師」;其他成員則化身為普通群友大肆鼓吹起哄,營造「穩賺不賠」的假象。

  收益高風險高 「穩賺不賠」是假象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9日提示,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財產品。根據去年1月正式實施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消費者應認清銀行理財、基金、信託、期貨等均不是存款,高收益意味着高風險,「保本高息」「專家保證」等均是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的常見套路,應提高警惕。

  同時,消費者不要輕信通過網絡論壇、微信群、QQ群等傳播的「小道消息」以及無合法資質的機構或人員。對陌生來電、郵件推銷等非正規網絡途徑誘導投資行為保持警惕,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或掃描二維碼。拒絕與陌生人共享實時位置、分享含有身份信息的照片,避免因信息洩露造成經濟損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