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塔克拉瑪干新發現

時間:2023-08-17 04:03:25來源:大公报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塔里木河流域乾旱與風沙災害調查和風險評估,選擇在沙漠腹地塔中地帶展開。

  「我們在塔河流域布局了五台鑽機,初步判斷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於30萬年前,遠比前人估算的要年輕。」課題專家王鑫說。他說,以4.1萬年為時間單位轉換乾濕周期,全球變暖時,塔中地區河林繁盛,而全球變冷時則沙漠擴張。這些對風沙災害防治有參考價值。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高鑫透露,塔克拉瑪干的沙塵是否波及北京仍待進一步考察,但監測數據顯示,其向南500公里能到青藏高原,向東2000公里至少可達太行山。

  農業布局續優化

  地處乾旱區的阿克蘇,是中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也是國家農業節水灌溉示範基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龍懷玉帶領團隊在田間採集土壤樣本,開展塔河流域土地開發與農業資源調查。他們考察新疆農業布局優化可能性。調查發現,新疆高耗水作物比較多,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今後可採用我們自主研發的地下散灌、乾播濕出等技術,既可以節水20-30%,也可解決鹽鹼化問題。目前,埃及等也在學習這個技術。」他表示,「新疆的水資源利用效率可進一步提升,農業結構布局可進一步優化,新疆農業發展仍將有很大的開拓空間。」

  測量水資源更精準

  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被稱為南疆的母親河。科技人員在岸邊使用儀器收集水文信息,為塔里木河流域產/需水要素變化與水安全格局的調查貢獻數據。

  「近年是塔河的豐水期,我們現在的位置,去年這個季節全部被河水淹沒。」該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段偉利說。去年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湖泊」的新聞倍受關注,他解釋道,全球變暖,冰川融水、山區降水增多,使塔河幹流水量暴漲,順着塔克拉瑪干沙漠北沿流下去,形成臨時性水塘,但不能改變該流域乾旱缺水的長期特質。在他看來,塔里木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最主要制約要素是水資源。科考將精確測量山區產水量、綠洲消耗量,提出高效利用水資源的優化方案。

  胡楊林群亞健康

  在阿拉爾市附近的胡楊(楊柳科,稀有樹種)林裏,新疆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李志軍正帶領學生,收集胡楊林等物種信息。這是第三次新疆科考的專題之一,旨在了解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塔河流域生態系統的影響,考察胡楊林群落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健康狀況。他們已經在南疆地區完成了207個類似樣方的調查,未來還要推進200個。

  「目前收集的信息顯示,樣方內植被覆蓋度挺高,但物種多樣性比較弱,胡楊林群落處於亞健康狀態。」李志軍說,塔河流域的胡楊面積佔新疆胡楊面積89%,佔世界胡楊面積一半。胡楊林是沙漠與綠洲之間的一道隔離帶,發揮着防沙固沙的作用。在調查完成後,團隊將對塔河流域胡楊林群落的健康狀況做出總體評價並提出保護建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