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3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之3/探秘亞運場館 「無廢」賽事快將登場

時間:2023-08-07 04:03:30來源:大公报

  圖:杭州亞運村比賽場館周圍的空中花園。\大公報實習記者劉禹彤攝

  你見過不換水的泳池嗎?知道不用電的燈嗎?有想過屋頂也會呼吸嗎……這些神奇的綠色低碳好物,都藏在杭州各大亞運場館裏。雖說仍在籌備期間,參加「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的24名港生依然獲得了「探秘」亞運場館的契機。據了解,在亞運會籌辦過程中,浙江省始終堅持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出台了《無廢亞運行動方案》,全力打造全球首個大型「無廢」賽事。\大公報實習記者 朱洵可、劉禹彤、黎鴻業杭州報道

  「加油!加油!」還未走進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一陣陣籃球扣地聲與歡呼聲不絕於耳,兩支籃球隊伍正在場上進行激烈的廝殺,而場邊的觀眾們既能「居高臨下」觀看比賽,也可以通過場地上方可伸縮的中央大屏即時了解「放大版」的細節,身臨其境的感受不亞於NBA的比賽現場。「這可太爽了!」不少港生們一屁股坐在環繞全場的座椅中,欣賞起兩隊的對決來。

  能改不建 循環利用

  「這籃球館建得真不錯!」聽到港生們的讚譽,一旁的解說員沈麗笑了起來。「這可不僅僅是個籃球館,它是目前浙江省唯一可以舉辦國際級比賽的『冰籃轉換』場館。」沈麗解釋道,體育館內藏有一塊面積約為1800平方米的「秘密」場地,其自帶乙二醇為載冷劑的製冷系統,製冰後可根據不同賽事需求在6至8小時內迅速轉換場地性質,通過調節場地溫度、濕度,可承接冰壺、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專業籃球等賽事。

  「具體來講,我們先把地面的溫度降低,通過在上面一層層灑水的方式,以至滿足各類冰上賽事的厚度。」此外,針對製冰系統、除濕系統、餘熱回收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基礎結構層及冰場圍欄等設施,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也制定了一整套的工序流程。「為回應『三億人上冰雪』的號召,我們設計初期就在地板下面鋪設了相關的製冰設備,讓場館擁有更多效能,現在場地可以舉辦冰球、花樣滑冰等冬季項目,我們也有過相關經驗。」

  場館是體育盛會的落地載體,也是體現賽會風格特色的重要窗口。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56個競賽場館,便是「綠色亞運」的呈現之窗。在此前舉辦的世界媒體大會上,杭州亞組委副秘書長、杭州市副市長陳衛強就曾表示,亞運場館建設不僅要滿足賽事要求,更要着眼於長遠利用。「建設時按照『能改不建』的理念,秉持『賽時賽後共謀劃』的原則,85%以上的比賽場館都已確定了賽後運營單位,後續將承接各類大型體育、文化、商貿、展覽等活動。」

  作為亞運場館中為數不多的新建場館之一,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除了可以實現「冰籃轉換」,硬件方面也有許多亮點。比如,場館內有3000個可伸縮座椅,為內場留出了極大的空間,方便滿足除了體育賽事外的演出需求。「亞運會還未開始前,我們就已經承接了包括『韻味杭州』2023國際男子籃球挑戰賽、張信哲未來式2.0巡迴演唱會、易車超級818汽車狂歡夜等100多場活動。亞運結束後,還會圍繞場館開發高端湯泉、調性餐飲等相關服務。」

  「『綠色亞運』是指通過可持續發展、低碳環保的方式來舉辦亞運會,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促進可持續發展。」沈麗指了指場館內的照明燈,笑說在亞運會期間,所有的場館都將採取100%綠電供應,以期讓來自各國各地區的選手和觀眾在美麗中國感受到一場充滿「綠意」的精彩盛會。「這些綠電有的來自於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嘉峪關、黃土高原等地的光伏發電,也有的來自於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風力發電。」

  環保理念 生動詮釋

  沈麗舉例道,根據測算,在8萬平方米的電競場館開展一天電子競技比賽,賽事用電和場館運行需耗電約2萬千瓦時(度)。而一塊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單晶雙面光伏組件,日均發電量為2.2千瓦時(度)。「這些電通過『靈州──紹興±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西電東送』大通道輸送至杭州,可供電競場開展一天的比賽,或是讓體育館和游泳館上方的節能燈亮足220小時。」

  來自暨南大學的邱子斌對此嘖嘖稱奇,在他看來,無論是節能的智能導光系統,還是高效的水處理系統,或是創新的海綿城市設計和冰蓄冷系統,都將亞運會的「綠色」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我認為這座綠色建築不僅僅是一座運動場館,更是對綠色環保理念的一種生動詮釋。這裏將成為亞運會上運動員們角逐的舞台,同時也是杭州展示綠色科技和環保理念的窗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