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打撈技術創新 為水下考古提供中國經驗

時間:2022-11-22 04:25:36來源:大公报

  圖:11月21日清晨,工作人員進行「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作業。\新華社

  【大公報訊】記者江鑫嫻北京報道:據國家文物局介紹,「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過程中採取了世界首創的「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該技術融合了核電弧形樑加工、隧道盾構掘進、沉管隧道對接等工藝,並運用液壓同步提升技術、綜合監控系統等全球最先進的高新技術,將這艘150餘年前的古船「抱」出水面,是科技創新賦能水下考古的重要實例,為國際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中國案例、中國模式、中國經驗。

  至於如何打撈,更是困難重重。因為長江口泥沙回淤量大,傳統的在古船底下人工打洞並在沉船底部貫穿鋼纜的方案危險且不可行。上海市文物局會同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集成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打撈工藝、技術路線、設備製造,最終研究並形成了世界首創的「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該項技術創造性地融合了核電弧形樑加工工藝、隧道盾構掘進工藝、沉管隧道對接工藝,並運用液壓同步提升技術、綜合監控系統等目前全球最為先進的高新技術。

  此外,為了平穩安全提升弧形樑形成的沉箱並順利將其護送至船塢,相關部門還專用建造了工程船「奮力」輪。「奮力」輪兩端設有同步提升裝置,在船中部開口,自帶一個長56米、寬20米的月池。穿樑完成後的弧形樑沉箱裝載着古船直接由「奮力」輪從海底提升至中部月池,並轉運、卸載至船塢,一艘船完成了提升、運輸、卸載三項任務,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性強、科技含量高等諸多優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