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學子參觀臨港留創園與海歸創業者交流。
自2019年揭幕以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便以其更為自由的投資、貿易和運輸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企入駐,企業依靠其便利性快速發展。成立三年,臨港新片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21.3%,成績矚目。8月24日,2022「范長江行動——認知上海這十年」香港傳媒學子採訪團來到上海臨港新片區現代服務業開放區和滴水湖金融灣,實地了解正在加速建設中的臨港新片區。新片區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稅收,吸引外資企業紛紛湧入。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巨頭,在其帶動下,新片區構建起新能源汽車全領域「安全、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大公報實習記者 梁家銘、王浩博、陳萬敏上海報道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至今年8月20日,臨港新片區已成立三周年。三年來,新片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1.3%,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3%,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8%。
這樣的臨港新片區對於外企而言可謂是一塊「香餑餑」。以稅收為例,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的企業自設立日起五年內按15%稅率減免徵收企業所得稅,這種政策對外企是極大的吸引力。例如現在名聲大噪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領頭品牌特斯拉,就在臨港新片區建了中國第一家特斯拉「超級工廠」。臨港新片區團工委專職幹部、青年中心主任侯俊偉表示,入駐新片區不僅推進了特斯拉國產化進程,而且在它的帶動下,新片區也構建起涵蓋汽車芯片、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內飾、車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車全領域的產業生態,成為首個千億級產業。
開放水平更高 便利營商
除了特斯拉,香港滙豐銀行也在臨港新片區有所布局,成為首家入駐新片區的外資銀行分行。滙豐銀行臨港分行候任行長陳炯直言,「滙豐銀行在全國的布局已經非常全面,臨港新片區的分行已經是第36家分行。即使在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間,滙豐金融科技增資到8億元人民幣,均在線上完成,可見新片區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據悉,目前臨港新片區產業體系已升級為「4+2+2」模式──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智能新能源汽車兩大優勢產業,氫能、綠色再製造兩大未來產業共同發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