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蘇州博物館2021年國慶開啟了AR眼鏡的租賃服務,當周就錄得超過數千單。\受訪者供圖
「Rokid業務有政府端、企業端和消費者端。」祝銘明坦言,「今年上半年,政府部門的精力幾乎都用在抗疫上,沒有餘力嘗試人機交互;而消費者端受影響最大的是跟我們合作提供AR眼鏡租賃服務的各大博物館。」
此前,為了推動AR眼鏡在消費端的落地,祝銘明決定以博物館為突破口。「博物館的展品大多被鎖在玻璃櫃裏,哪怕湊近也很難看清其中的細小紋路,更不要說了解它的歷史與故事了。」為此,Rokid對展陳內容進行了三維的重建。佩戴上AR眼鏡後,展品彷彿觸手可得,遊客們能沉浸式地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從2020年簽約杭州良渚博物院開始,我們在一年多的時間裏與60多間博物館進行了合作。」祝銘明告訴記者,中國年均人流量過百萬的博物館大概是兩百多間,按照節奏Rokid基本能做到全覆蓋。「博物館AR眼鏡租賃不僅能為企業帶來現金流,更重要的是,它幫我們挖掘了消費端的潛在客群,使用感受良好的遊客或許出了博物館就下單了。」
「我可以跟你分享一個數據,蘇州博物館2021年國慶才開啟了AR眼鏡的租賃服務,當周就超過數千單。但是今年的博物館業務因為疫情,國內許多博物館都關停了,AR眼鏡的租賃收入在上半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今年博物館恢復運營的消息出來後,祝銘明接連在朋友圈轉發並評論「終於看到了曙光」。
大公報記者 俞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