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7月3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圖為市民參觀展覽。\中新社;右圖:王旭東接受大公報專訪。\大公報記者龔超攝
7月3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900餘件北京故宮藏品坐鎮的主題展覽,在香港掀起觀展熱潮。近日,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北京接受大公報專訪。他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讓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對話,京港雙城在文博領域的深度合作亦剛剛拉開序幕,有望在文博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更加緊密合作。他說,透過故宮文物承載的中華文明,促成香港同胞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激活華夏兒女身上的中華文明基因,讓其綻放多元價值。\大公報記者 王文韜、張寶峰
國寶通古今,故宮連京港。很顯然,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落成開放是香港文化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它不僅在「故宮」的概念下讓「京港雙城」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更在「文化」的層面上讓香港和祖國母親脈息相通、心神相連。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914件故宮藏品,其中約七成文物為首次赴港展出。這也是自1925年成立以來,故宮博物院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文物出宮展覽。其中,「紫禁萬象」「紫禁一日」「凝土為器」「龍顏鳳姿」「器惟求新」「國之瑰寶」「馳騁天下」七大主題展覽,更在香港市民間引發熱烈反響。
在王旭東心裏,開幕展覽想表達「三重意涵」:第一,集中展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內涵,比如「紫禁萬象」背後的建築與典藏,「紫禁一日」背後的清宮生活日常;第二,讓五千年歷史文明與現代社會生活相結合,比如以晉唐宋元時期為代表的書畫國寶,及其給現代設計帶來的反思與啟示;第三,讓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對話,比如「馳騁天下」所展現出的東西方馬文化的區別和聯繫。
精心甄選赴港文物
王旭東微微探身,加重語氣說,「每一件赴港文物的選擇,都體現了我們策展人極其深厚的用心。說老實話,如果讓我從中進行推薦,我都是沒法選擇的,因為它們每一件都是精心甄選的國之至寶。我真心希望香港同胞們能夠親身走進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去細心品味每一件展品,收穫屬於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如果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一件已經完成的傑作,那麼,京港雙城在文博領域的深度合作則剛剛拉開序幕。除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展品輪替、場館更新、活動設計等常規合作外,京港雙方還有望在文博人才培養、文創產品交流等諸多領域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
中華文明多元綻放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未來在於兩個方面,其一是透過故宮文物承載的中華文明,促成香港同胞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其二就是要以故宮文物為核心,助力香港文化進一步對話世界。」王旭東對大公報記者說:「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華夏兒女身上,都有着中華文明的共同基因,問題是怎麼激活它,讓它在新時代繼續綻放多元價值,既幫助我們認識老祖宗的偉大智慧,也讓世界更好地認識我們中華民族。」
訪談過程中,王旭東多次表達出對香港文博事業的期冀,特別是談到京港合作前景時,更顯得信心十足:「人們常說,香港背後是強大的祖國。那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背後站着的就是資源豐厚、專家雲集的故宮博物院。我們會將國寶文物和學術研究成果,源源不斷地送到香港去展示交流,而香港也可以將他們據之形成的各種創新性成果再反饋回北京,我們相信這樣一種良性互動,一定會促進兩家機構的進一步發展。」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王旭東說,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還是創新中心。這座城市擁有了不起的創新力,再加上它本身的橋樑紐帶效應,中外文化都在這裏匯聚,香港完全可以將各種文化成果與現代生活美學相互關照,進行創新再設計,甚至形成新的藝術品類,而這一點,正是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優勢所在。
王旭東表示,故宮博物院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已經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納入進來,而且是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