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7日,大灣區納米產業聯盟戰略合作簽約舉行。\大公報記者敖敏輝攝
在活體內遞送藥物治療癌症的納米機器人、分解手機信號頻段的5G濾波器芯片、可以減緩近視發生的納米稀土燈……17日在廣州市高新區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高地院士諮詢會上,88項來自納米材料、納米醫療等領域的「黑科技」發布。這是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納米產業創新高地建設方案後,大灣區發布的首批納米科技轉化成果。「小納米,大產業」,與會專家表示,港澳納米研究活躍,將促進產學研用互動,推動大灣區打造世界級納米產業創新高地。\大公報記者 敖敏輝廣州報道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納米產業創新高地建設方案》,以廣州高新區為核心區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成納米技術創新及應用示範區和國際一流的納米產業創新高地。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高地首批發布的納米「黑科技」成果中,大部分來自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中科院與廣東省共建單位,位於廣州高新區)各研發團隊,主要集中在納米材料、納米生物醫藥、智能納米技術和納米能源等四大領域。
體內降解 毒副作用低
納米機器人是最引人矚目的「黑科技」之一。廣納院醫用DNA納米機器人項目助理張甜說,目前使用的腫瘤治療藥物除了殺傷腫瘤細胞之外,也會殺傷人體正常細胞(比如化療帶來患者掉髮)。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可直接通過靜脈注射,借助DNA納米結構特異性識別功能,待藥物到達特定腫瘤位置,DNA納米結構便會展開,其內部載帶的藥物旋即釋放,使得抗腫瘤藥物只針對特定腫瘤細胞產生作用。同時,醫用DNA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在體內降解,不需要經過肝臟代謝,所以毒副作用非常低。
「納米機器人其實是一種納米新藥,只針對癌細胞發生作用,不會傷害其他健康組織。這款納米藥物仍在動物實驗階段,效果明顯。包括臨床試驗在內,新藥真正上市可能還需數年,相信將給包括腫瘤、腦中風在內的多種疾病的治療,帶來巨大變革。」張甜說。
5G濾波器是納米技術在射頻領域的前沿應用,目前在廣州黃埔區、廣州高新區已實現量產。廣納院副院長李紅浪說,濾波器是手機的核心芯片之一,其作用是對頻譜進行劃分,使得每個信道之間不互相干擾。5G濾波器是在納米級別上去設計的,一個5G手機裏面會用50-100顆濾波器,僅國內年需求量便在500億顆以上。「這樣一個微小的元器件,長期以來屬於關鍵技術領域,中國科技界多年來孜孜不倦去攻克,如今研發成功並投試產,意義重大。」
除了納米機器人、5G濾波器,當天亮相的包括引領液晶超清顯示、推動中國液晶產能實現產業升級的量子點光學擴散板,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的純無機納米防火塗層,能抑制眼軸伸長、減緩近視發生的納米稀土燈等。
院士:港澳研發 內地轉化
當日,「中國納米25人」院士高峰論壇舉行,趙宇亮等二十位兩院院士出席並作主題報告,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產業創新高地建言獻策。
「過去幾年,大灣區已聚集了1萬多家與納米技術相關的企業,形成初具規模的納米產業基地。目前,我們成立了包括港澳業界在內的納米產業聯盟,本次大會,香港中文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專家亦有參與。」趙宇亮說,香港在納米研究方面很活躍,很多高校都有團隊。不過,在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香港相對薄弱。未來,我們將與港澳一道,把香港的基礎研究納入到整個大灣區產業化當中,助力大灣區打造納米科學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