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走進遺址/雲南恐龍谷 再現侏羅紀

時間:2022-07-05 04:25:01來源:大公报

  上圖:羅家有在小心翼翼修復化石。下圖:從一名普通的農民成為恐龍化石修復師的羅家有,邊學邊做成為專家。\大公報記者譚旻煦攝

  正在中國祿豐恐龍大遺址(遺址館)裏專心致志修復恐龍化石的羅家有,已經有着十多年的化石修復經驗。但在成為恐龍化石修復師之前,他只是雲南祿豐阿納村裏再普通不過的農家漢子。生在雲南祿豐這個「中國恐龍原鄉」,羅家有28年前在自家地裏找到了包括侏羅紀時期在內的恐龍化石碎片,自此走上了恐龍化石挖掘和修復之路。從單純喜愛恐龍,到專業的化石修復師,羅家有邊學邊幹,成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專家。「經過長時間工作,把一塊化石完整地修復出來,真的是很有意思。」沉睡在遠古的恐龍,在偶然間改變了羅家有的人生,也為他的家鄉帶來新的機遇。\大公報記者 譚旻煦

  1938年,中國古生物學家、「恐龍研究之父」楊鍾健在雲南省楚雄州祿豐市發掘並修復了中國第一條恐龍化石標本「許氏祿豐龍」。此後的80多年間,祿豐出土的恐龍化石個體達到上百具,年代跨越侏羅紀早、中、晚三個時期。

  「碎石」揭「恐龍墳場」面紗

  生在「恐龍原鄉」,小時候的羅家有也對恐龍化石十分感興趣。1995年,羅家有曾專門跑去祿豐恐龍博物館看了裝架好的恐龍化石。就在回村後不久,他在村裏勞作時發現了一些碎石頭。「我感覺和我在博物館裏看到的差不多,不過也不確定是不是恐龍化石,但我把它們留了下來,有機會去縣城的時候,我就帶着他們到博物館請專家看。專家告訴我,這些就是恐龍化石的碎片。」

  專家們隨即趕到祿豐進行現場考察,證實羅家有發現的「碎石頭」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巨大的恐龍骨架化石,埋藏於距今約1.6億年的中侏羅紀晚期紫紅色砂質泥岩中。

  隨着考察的推進,專家們更驚奇地發現,這片小山坡裏竟埋藏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地質時代的早、中、晚期共8具恐龍化石和5具蛇頸龜化石,堪稱「恐龍大墳場」。

  偶然之間,羅家有埋下了與恐龍的緣分。後來他只要發現了新的恐龍化石,就會送到博物館。到了2006年,他開始正式跟着專家──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濤在野外開展化石挖掘和修復。

  邊做邊學 十幾年如一日

  從來沒有學習過恐龍和化石修復知識的羅家有,最初幹起這一行感覺很吃力,「我跟着王濤老師邊做邊學,老師教我怎麼識別地質層,挖出骨頭化石怎樣黏貼、修復……一開始不會,老師就用筆一點點標記好,我就照着做,慢慢地才懂了。」

  為更好保護和研究當地的恐龍化石,專家建議在祿豐當地建館。2008年,「世界恐龍谷」一期正式建成營業,當年羅家有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碎片的小山坡,成了遺址館的一部分。而羅家有經過不懈的努力學習,也成為了恐龍谷的一位化石修復師。

  「我真是沒有想過自己會幹上這一行。」羅家有說,自己對恐龍和恐龍化石是接觸越多就越喜歡。現在的羅家有修起化石來是一把好手,講起恐龍的歷史、地質結構的知識也是頭頭是道。工作之餘,他還會經常教小朋友們修化石。

  十幾年如一日,如今已48歲的羅家有仍一如既往地緊握手中的工具,進行恐龍化石修復工作。他衷心希望這些沉睡在地下的珍貴寶藏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只有這樣專家們才有機會從化石中獲取更多來自遠古的消息,或許有一天就能解開恐龍滅絕的秘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