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記者手記/早早進入臨戰狀態 防患未然

時間:2022-05-12 04:25:08來源:大公报

  圖:5月11日,中山市三鄉消防隊從大巴車上轉移兩個被困群眾。\網絡圖片

  11日,廣東迎來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水。在暴風雨降臨前一天,廣東多市已經進入「暴雨防範模式」:廣州、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陸續宣布全市的中小學幼兒園停課;相關部門號召大家準備至少2天的物資,以防大雨當頭不便出門。在交通方面,廣鐵集團將暴雨區域涉及京廣線、廣珠城際、廣深城際、佛肇穗深城際等部分列車停運或調整運行區段。在廣州,臨近珠江邊的地鐵站早早就搬出防洪沙包作鞏固;容易水浸的隧道也掛上了醒目的紅色救生圈。

  廣東各地民眾也對暴雨嚴陣以待。10日晚上,不少廣州網友都晒出自己將車輛停往高處的照片,還有不少網民直到凌晨不肯入睡還在「等雨到」。社交網絡出現了不少廣州人穿「人字拖」出門上班的照片。11日,儘管在沿海的陽江、台山、珠海、深圳等市出現特大暴雨,但在廣州、佛山雨勢並不明顯,引來這兩地市民紛紛「吐槽」。「廣州天氣回應暴雨為何沒下」的話題還在當天登上了微博熱搜,有網友更是打趣稱,「整個廣州都在等雨」。

  為何廣東面對本輪降雨會如臨大敵?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告訴大公報,客觀上,氣象部門監測到暴雨預警確實很嚴重,可能帶來較大危害。而從經驗教訓上來看,這兩年鄭州暴雨、廣州水浸都造成了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巨大損失。正是基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理念,廣東才為防禦本輪強降雨早早進入了臨戰狀態,並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這種主動出擊、積極作為、防患於未然的工作態度和措施部署,是值得肯定的。\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