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司法將現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動深度融合。圖為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的現場。/資料圖片
中央宣傳部22日在京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首次發布會,介紹中共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推進新時代政法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為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奠定堅實基礎。他還表示,中國司法將現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動深度融合,「拿一部手機就可以打官司」,互聯網司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為網絡時代的司法模式探索出一條新路,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大公報記者 趙一存北京報道
近日,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兩起經濟糾紛案件時,了解到當事人遠在外地,加之受疫情影響,無法到場出庭。為此,聊城中院運用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採取互聯網開庭方式審理案件。庭審前,書記員遠程與當事人細緻溝通,確保其能夠順利進入網絡庭審並通過網絡上傳證據進行舉證質證;庭審中,錄音錄像實時同步,法庭調查、舉證質證等環節有序進行。
立案開庭調查均可網上進行
庭審結束後,案件當事人、廣東某電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全流程網上辦案大大方便了遠在外地的當事人,及時回應訴求,降低司法訴訟成本,「為聊城中院點讚!」
這是中國通過互聯網辦案的個案之一。事實上,中共十八大以來,政法系統進一步健全訴訟制度機制,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了公正與效率相統一。景漢朝表示,中國大力構建互聯網司法新模式,將現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動深度融合,立案、繳費、開庭、調查、送達以及各類訴訟服務都可以在網上進行,「有些當事人拿一部手機就可以打官司,非常方便。」他說,在互聯網司法問題上,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亦得到了許多國家同行的認可。
此外,中國不斷完善便民、利民改革舉措,讓「立案難」成為歷史。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組織清理各類「證明事項」1.3萬餘項,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制定實施《法律援助法》,擴大法律援助範圍,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在加快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方面,2021年民眾安全感已達98.6%,「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景漢朝還介紹,為防止各種關係對執法司法活動的干擾和影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中國不斷健全制約監督的制度機制,完善責任體系,「放權不放任」。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依法公開執法司法的依據、過程、結果等,還建立防止干預司法的制度,對領導幹部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一律記錄、全程留痕、定期通報、嚴肅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