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神舟十三號乘組即將「回家」。圖為去年10月16日進駐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翟志剛(中)、王亞平(右)、葉光富向全國人民揮手致意的畫面。\新華社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已在空間站工作生活了5個多月,按計劃,他們將在軌工作生活180天左右,如今已進入「回家」倒計時。目前,「太空出差三人組」開始打包收拾、強化體能、熟悉流程,準備回家。另外,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院29日舉行2022年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任務發射隊出征儀式。今年計劃用6次發射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北京報道
據內地媒體報道,航天員進入空間站核心艙後,從貨運飛船搬下來很多生活用品和實驗設備,布置好了天上的「小家」。而在回家之前,他們需要把艙內環境盡量恢復原樣。另外,他們要對剩餘的物資進行盤點和歸類,以便未來神舟十四號飛船乘組「無縫切換」在軌生活。
「出差」半年,3名航天員在天宮空間站內開展了多項空間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實驗,科研價值很大,實驗數據、記錄等都要從空間站核心艙「搬運」到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
航天員身心狀態優於預期
另外,空間站裏近半年積累的垃圾也需要「隨手帶走」。航天員返回之前,需要對空間站來一次徹底「大掃除」,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比如殘餘食品垃圾、在軌實驗產生的廢棄物等都需要打包分類後,放入軌道艙,然後隨軌道艙墜入大氣層,燃燒殆盡。
航天員在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內長期工作生活,身體會發生很大變化,比如體液減少,肌肉萎縮等。為了緩解這些狀況可能造成的危害,航天員每天都要在空間站裏鍛煉,回家前還需要進行強化鍛煉,為返回地面提前做好適應性調整。
此外,航天員地面中心的失重生理效應防護團隊會根據3位航天員的實時身體狀況,提供「鍛煉處方」。等他們安全落地後,地面專業團隊會幫助航天員恢復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適應地球生活。與此同時,為了迎接3名航天員平安返回地球家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救分隊聯合其他搜救力量,在東風着陸場展開了針對性的訓練演練。目前神舟十三號乘組3名航天員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都優於預期,滿足返回地球的條件需求。
儘管技術成熟可靠,飛船返回艙重返地球的旅途仍然充滿了危險與挑戰。一般來說,航天員必須熟悉整個返回過程中的必要操作和應急預案,比如何時該進行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分離、何時啟動推進器等。此外,他們還要認真檢查飛船返回艙,確保各項系統正常工作,尤其是飛船推進裝置和動力控制系統。
就像長期不住人的房子必須斷水斷電一樣,航天員離開空間站之前,還需要做好臨行狀態設置,把電、水、氣、通信等方面都設置到位。臨走之前,航天員還要關閉空間站內各個艙門,再從核心艙返回神舟十三號飛船,安穩坐好後,繫上安全帶,並檢查航天服的氣密性及設備的完好度。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等候「發車」了。
今年計劃6次發射任務
另據報道,2022年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根據任務安排,今年,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長征二號F三型運載火箭將執行發射空間站問天艙、夢天艙、貨運補給、載人飛行等6次飛行任務,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院29日舉行2022年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任務發射隊出征儀式。長征二號F、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三型運載火箭發射隊被授予成功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