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辛亥110周年系列(下)/從建國方略到接軌全球 灣區藍圖 百年圓夢

時間:2021-10-08 04:27:06來源:大公报

 

 

 

  圖: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上午,孫中山從上海乘坐火車前往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近萬人在火車站送行。

 

  青年自由選擇在香港或者廣東讀書、就業,商人在粵港兩地經營暢通無阻,中上層人士在內地及港澳都有房產……這樣熟悉的場景,其實是一百多年前粵港澳地區尋常的生活片段。那時的粵港澳雖無灣區之名,卻有融合之實,就連孫中山先生一九二三年在香港大學演說時也呼籲港大學生「在本港讀書,將來返祖國,參與建設一良好政府。」歷經百年,中山先生希望港生參與祖國建設的夙願,隨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而獲得了理想照進現實的契機,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港澳青年共同參與。\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拿上港澳通行證,申請一個簽註,到香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廣東人休閒度假的例牌節目。但不說不知道,即使當年香港受到殖民統治,到新中國建立之前,省港澳居民可以自由往來,不需任何證件即可通關。這種地緣關係,讓粵港澳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的聯繫從來都密不可分。孫中山在香港讀書的時候,有時間就會四處遊走,「見其秩序整齊,建築閎美,工作進步不斷」,香港的城市建設讓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為他以後思考國家建設提供了諸多的參考。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發。翌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四十四天後的二月十三日,也就是清帝遜位第二天,根據南北議和秘密協議,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

  長期活躍在政治第一線的孫中山,於一九一七年就已敏銳地覺察到,歐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旦結束,歐美列強勢必重新關注東方:也許是列強要加強瓜分,也許是各國要鞏固原來的勢力範圍。無論如何,孫中山都認為這是一個發展機會,中國必須抓住,為此他開始思考其「實業計劃」:修建鐵路、建築港口,整理航運,移民實邊,開發礦山,發展商業。

  高瞻遠矚 提倡開放

  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孫中山花了三年時間寫成《建國方略》的《實業計劃》部分,從物質建設方面對中國的未來作出規劃,並請西方有力人士閱後提出意見。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吉奎告訴記者,百年後的人們重溫這段歷史,再讀孫中山在《實業計劃》中強調的「吾之意見,蓋欲使外國之資本主義以造成中國之社會主義,而調和此人類進化之兩種經濟能力,使之互相為用,以促進將來世界之文明也。」「以中國之人民材力,而能步武泰西,參行新法,其時不過二十年,必能駕歐洲而上之。」等等金句,當會進一步領會,孫中山確實是一位先知先覺者。

  在《建國方略》中,孫中山認為,歐美國家用了百年時間才完成現代化工業建設,貧窮落後的中國要想短期內追上西方國家,必須借用他們的資本、機器和技術,他特別強調中國要採取「開放包容」的政策。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正是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引進國外雄厚資金、技術和人才,並最早在廣東進行實踐,最終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其中粵港澳三地貢獻良多。

  建設祖國 心繫香港

  長期奔走於粵港澳三地,孫中山在思考《實業計劃》的時候,就將香港的發展也納入其中,正如他最為看重的是要將廣州港建成「中國之三頭等海港」計劃,當中就分析了將廣州港改良成世界級港口後,將對香港的港口業務帶來影響,但強調「必有他途為香港之利」,相信廣州與香港可「仍各繁榮非常」。孫中山不僅要在南方建設港口、鐵路,還要打造花園城市,建設交通樞紐等。這些宏大且超前的計劃,李吉奎說當時幾乎沒有幾個中國人認為它可行。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的廣東,廣九鐵路與粵漢鐵路尚未接軌,粵漢鐵路也僅是由廣州通到韶關;廣三鐵路通到西南鎮,沒有一條出省的鐵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孫中山提出要修築由廣州分別修至重慶、成都,以及接通更遠的城市,被人們認為是夢想不足為奇。時至今日,中國的高鐵正在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路,覆蓋幾乎所有省份,近年建成的京新高速公路(G7)和珠港澳大橋更被稱作建築史上的奇跡。「這些成就,遠遠超出孫中山當年的設想。」

  李吉奎認為,孫中山在世時,國人尚無「大灣區」之名,但多少有些「大灣區」之實,粵港澳地區是孫中山三十年革命起步與結束之地,在這片熱土上留下孫中山活動的足跡。粵港澳地區作為歷史見證,如今回顧往昔,港澳青年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歷史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譜寫「一國兩制」新篇章,同時致力於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早日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作出積極貢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