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大公訪談\開荒牛喬勝利:一生離不開蛇口

時間:2020-09-14 04:24:17來源:大公報

  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前夕,深圳蛇口改革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喬勝利接受大公報專訪,暢談40年前的崢嶸歲月。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的喬勝利深受理想主義思潮的影響,1980年代,喬勝利和他的老領導袁庚以及同事們風餐露宿、胼手胝足,在蛇口的荒山灘塗上,「畫」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範本─蛇口工業區,首創多個改革舉措。四十年滄海桑田、斗轉星移,退休後的喬勝利依然關心蛇口的發展,經常鼓勵後輩建設好新蛇口,他說:「一輩子已離不開蛇口,住在這裏我很幸福。」\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

  喬勝利1947年生於河南新野,1979年底來到深圳。曾任深圳市委常委、蛇口工業區黨委副書記。1987年,在蛇口工業區改制後,出任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第一任總經理。他與蛇口工業區創始人、原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曾被稱為蛇口的「一老一少」,是蛇口改革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

  調到蛇口工作之前,喬勝利在原交通部的廣州遠洋負責人事工作,繁華都市與荒涼的蛇口形成鮮明對比。「蚊子、蒼蠅和魚腥味,這是我對蛇口的第一印象。」喬勝利猶記得,當初捉住一隻體長一公分半的蚊子、關在瓶子裏三個月都沒被餓死;荒灘上漁民曬滿魚乾,蒼蠅成群,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腥味;沒有自來水,大家就在海邊挖一個坑,喝了好幾個月坑裏滲出的帶着鹹味的海水。

  打破「論資排輩」 選拔人才

  條件艱苦沒有成為有志青年奔赴蛇口的「攔路虎」。當時,全國各地有不少人才聽說蛇口不搞「論資排輩」、想調到蛇口大展身手,但礙於當時「捆綁式」的幹部體制,很多人心有餘而力不足。

  喬勝利最初做人事工作時,想調動幹部必須跑到北京去,通過中組部用商調的方式,才在原交通部內部系統調用一批工業區急需的專業幹部。

  他回憶,袁庚在蛇口做的「最出格」的一件事,是徹底突破了幹部管理體制,1983年在全國率先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取消了幹部的等級制度。這對個人與當時的幹部體制來說,無疑是一種衝擊,對蛇口沒有滿懷熱忱的人會被嚇跑,而真正敢於來蛇口的精英則願意衝破體制的束縛,他們認為這個地方不講個人資歷,有更多發揮能力的空間。

  為滿足蛇口各行各業的人才需要,喬勝利多次去中組部請求支持,憑藉中組部給蛇口工業區開的11封介紹信,喬勝利的團隊在上海、天津、湖北、四川等11個省市招聘到了第一批人才,這批人才像種子一樣,「口口相傳」,推薦了大批蛇口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壯大了蛇口的建設隊伍。而十年後,國家才全面放開幹部招聘的限制。

  千方百計助外商賺錢引資

  有了制度、人才作為保障,一個開發區要真正發展起來,還需要企業攪動市場的活力。蛇口工業區成立之初,投資興建了變電站、通訊站、碼頭港口等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造血點」,吸引資金到蛇口投資興業。

  「剛開始,外商不信任我們,他們害怕我們習慣於領導說了算,認為我們沒有商業意識、合同意識、不懂國際慣例。」喬勝利回憶上世紀80年代的經歷時透露,為了打消外商的顧慮,招商局在香港專門成立一個發展公司,配合蛇口工業區開展外商引進工作。「與香港的寸土寸金相比,蛇口更便宜的土地、更便宜的人工、更便宜的運營成本無疑是更大的優勢。」

  當時,蛇口工業區有一句動人的口號:外商到蛇口投資,如果賠了,首先不是外商的失敗,而是蛇口工業區的失敗;外商在蛇口的投資增值了、成功了,就是蛇口引資工作的最大成功。喬勝利介紹,這句口號很有震撼力,蛇口工業區當時千方百計去幫助第一批來蛇口投資的企業賺錢、幫助他們實現投資目標,這比苦口婆心去招商強多了。喬勝利很欣慰蛇口工業區是全國最早樹立「為外商服務」思想的開發區,這樣的風氣至今令人感慨。

  服務型意識的指導下,深圳已多年保持引進外資規模和出口總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的位置。退休後的喬勝利依然關心蛇口發展,經常鼓勵後輩建設好新蛇口,他說:「一輩子已離不開蛇口,住在這裏我很幸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