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冼星海中哈「女兒」跨萬里北京重逢/大公報記者 李理北京報道

時間:2019-05-14 03:18:30來源:大公報

  圖:13日,冼妮娜與卡利婭在北京《音樂家》電影發布會上相擁   網絡圖片

  5月13日,79歲的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親生女兒冼妮娜,與83歲哈薩克老人、曾與冼星海情同父女的卡利婭在北京會面,冼星海分隔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兩位「女兒」重逢。哈駐華大使館政治參贊卡巴吉耶夫稱,正是中哈首部合拍片《音樂家》讓兩名老人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相逢,「文化和文明的力量能夠衝破藩籬,中國舉辦首屆亞洲文明大會一定能續寫更多這樣的佳話,塑造亞洲年輕一代彼此理解和認同。」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發表「一帶一路」首倡演講時,講述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於蘇德戰爭期間,在哈薩克斯坦度過生命最後五年的光輝歲月,說明「只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中哈電影人據此創作了《音樂家》。

  合拍片述冼星海異鄉友誼

  1940年5月,冼星海告別妻子和未滿一歲的女兒,獨往蘇聯工作。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工作停頓,冼星海回國受阻,流落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在一次音樂會上遇到當地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拜卡達莫夫在家中拮据的情況下收留冼星海。當時與冼星海一同生活的拜卡達莫夫外甥女卡利婭,以哈薩克人對親近長輩的叫法「闊克」稱呼冼星海。像冬天時以體溫為她雙腳取暖的種種愛護行為,令自小失去父親的卡利婭在「闊克」身上感受到父愛。卡利婭說,冼星海還教她唱《只怕不抵抗》:「吹起小喇叭,噠嘀噠嘀噠,打起小銅鼓,得龍得龍咚。手拿小刀槍,衝鋒到戰場。」雖然不明字裏行間意思,但透過音樂,她知道冼星海是一個十分愛國的人。

  哈外交官:文化讓彼此包容

  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一家結下深厚感情的同時,也陸續創作出歌頌哈薩克民族英雄的交響詩《阿曼蓋爾德》等作品。卡巴吉耶夫形容,文化和文明是直抵人心的無形力量,「《阿曼蓋爾德》直到現在還被人們津津樂道,我們聽了《黃河大合唱》,也能感受到躍動音符中的家國情懷。」

  卡巴吉耶夫說,亞洲是一個多元文明的大家庭,透過電影和音樂這樣的文化形式,能夠讓大家彼此包容,減少衝突。他續評價稱,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讓大家總結歷史,更給年輕一代提供了絕好的平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