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特稿\「無我」彰「大公無私」境界

時間:2019-03-25 03:18:29來源:大公報

  在意大利出訪的習近平,被問了一個問題:「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習近平回答:「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如果查古籍,「無我」的概念在道家和佛家的用典中較多。《莊子.齊物論》中就有句話:「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意思是有「我」這個主體在,就有分別,一有分別,世間的種種情態便產生了。《莊子.逍遙遊》也說過:「至人無己」。

  「無我」思想被佛家發揚光大:只有徹底「無我」,才能截斷生死輪迴。到了清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中國詩詞的美學境界時,用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而「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習近平所說的「我將無我」,處理的同樣是「物」和「我」的關係。不過,他對「無我」一詞的化用,可以說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政治學的角度看,習近平說的「無我」處理的就是「我」和集體、「我」和他人的關係。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政治家,一個共產黨員,如何認識「我」。《黨章》總綱有規定:「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前一個利益可以說是「公」,而後一種特殊利益就是「私」,是「我」,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說的就是「大公無私」,也就是「無我」。 (學習小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