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可申領居住證、將享就業社保等權利」的消息引起各方關注,相當於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有了「內地身份證」,享受子女就學、個人就醫、參加社保等公共服務都將大為便利,一證在手,不少生活難題迎刃而解,長遠也有助促進港青赴內地交流。「終於可以拿到內地身份證啦!」新政剛公布,大灣區港青紛紛轉發消息相約一起「領證」。有於大灣區長期工作的港人告訴大公報,新政讓內地就業港澳同胞更有身份認同感。/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盧靜怡報道
新政規定,前往內地大陸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港澳台居民,根據本人意願,可持有效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五年期台灣居民來往大陸的通行證,到當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證。領取居住證後,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大陸)即可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依法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等3項權利。
灣區長期留駐 工作退休兩利
未來香港居住證多項功能將等同內地身份證,讓一眾港青大讚有歸屬感。這些在大灣區讀書、工作、生活一段時間的香港年輕人告訴大公報,內地移動互聯網發達,很多服務都可以線上辦理。然而,由於少了一張內地身份證,不少港青都難以享受內地潮流的生活方式。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深圳)稅務合夥人范家珩從香港來深圳工作十幾年,對於惠港新政出台,他表示十分高興,認為未來從港澳往返內地工作生活更自由、更便利。范家珩在香港長大、在香港接受教育,早年他被公司動員到深圳開拓市場,沒想到一幹就是十幾年。
范家珩透露,此前,港人來內地工作都無法辦永久居住證,只能辦個就業證,辦理過程涉及連串手續。要在深圳市外國人專家局申請,然後遞交體檢報告、僱傭合同等文件,由於港資企業一般有自己的國際標準合同,與深圳市外國人專家局所要求的模板不同,所以另寫一個「合同」單純為申請就業證。辦好就業證後,以後每兩年還需要更新一次。
港青冀微調「半年居住限制」
他認為,可以申辦居住證,對他這類長期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港人好處多多,能參加社會保險、能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未來退休後,這些工作時享受到的公共福利有助於自己在內地買房、養老。
「從港企老闆角度來看,安排港澳員工到內地工作的就業成本會下降,員工也少了一個不來內地工作的藉口;從區域融合的角度來看,港澳同胞到內地就業更有身份認同感了。」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的學生陳同學告訴大公報,入學三年以來,她跟隨香港各個社團到內地參觀學習不下五次,故盼望政策可先在大灣區試點放鬆,微調需要居住半年才能申辦居住證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