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共享」觸礁gobee.bike一年玩完

時間:2018-07-11 03:17:40來源:

  圖:去年四月落戶香港的gobee.bike,宣布下周三起結束本港業務\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共享單車愈來愈多,市場逐漸飽和,於去年四月首間落戶香港的共享單車gobee.bike慘成「第一滴血」,由於一年多以來未能錄得盈利,亦找不到投資者,昨宣布下周三(18日)起結束本港業務。《大公報》綜合經濟學者、業界及用家分析,得出五大「死因」,包括:香港交通方便、同業競爭激烈、gobee.bike初期投資成本高、用家不珍惜,以及維修費昂貴。市場上仍有最少五間共享單車公司,有學者表示不看好前景,不排除再有公司結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建議政府發牌規管共享單車,加強保障消費者利益。\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謝進亨

  gobee.bike昨日發表聲明稱,經過一年多以來,業務仍未能錄得盈利,龐大的維修開支令公司難以繼續營運,將會停止運作,並已委任臨時清盤人。gobee.bike昨日起已停止接受新用戶登記及帳戶增值,用戶可在一星期內繼續用單車,直至下周二(17日)為止,此後單車系統將會上鎖。用戶可以在一個月內(8月10日或之前)申請退還按金,但戶口內餘款無法退回。

  港餘五間共享單車公司

  gobee.bike行政總裁Raphael Cohen稱,結業原因與香港人使用共享單車的態度並無太大關係,雖然早前有共享單車損毀,但大部分香港人仍然尊重財產,惟香港市場小,同業愈來愈多,加上單車開始老化,維修開支大,至今未找到投資者,遺憾地要退出市場。

  gobee.bike在香港市場失利,法國業務亦於今年二月遭遇「滑鐵盧」。Raphael Cohen當時稱,投放在法國的單車屢被盜竊破壞,營運約三個月內,1000輛單車被盜,3400輛損毀,另有6500輛需要維修。

  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共享單車熱點之一、將軍澳單車館附近的公園及單車徑,現場所見,共享單車隨處泊,「梗有幾架喺左近」,有gobee.bike橫卧在行人邊草叢。

  除了gobee.bike,本港另有最少五間共享單車公司,包括Hoba Bike、oBike、Locobike、ofo及Ketch'Up Bike,每半小時收費三元至六元。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分析認為,gobee.bike有五大「死因」,首先是本港公共交通網絡完善,踏單車只屬消閒玩意,需求不大;其次是同業競爭激烈,僧多粥少;三是初期投資成本過高,gobee.bike單車數目太多(截至去年11月有7000輛);四是用家不珍惜,隨處泊,市場形象差,因而帶出第五個「死因」,就是維修費昂貴,增加營運開支。

  不代表共享經濟不可行

  共享單車的理念源於共享經濟。關焯照指出,共享經濟簡單而言是物盡其用,避免閒置資源,舉例一個舖位分日夜場售賣不同食品,Uber出租車也是同一理念。「共享」成功與否在於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今次只反映共享單車在港未必行不通,不代表共享經濟在港不可行。他預計,可能仍會有共享單車公司結業,直至市場供求平衡。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認為,政府對共享單車欠缺規管,行業入場門檻也太低,營運商出現財務困難容易結業,建議發牌確保服務質素,加強規管又可做好泊位等配套設施,保障消費者利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