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舉行的2023年全國兩會,是社會復常、中外交往有序恢復後首個兩會。外交部長秦剛日前形容中國外交已經按下「加速鍵」,吹響「集結號」。今年又適逢「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中央賦予香港「超級聯繫人」定位,究竟香港在聯通國際方面,可以如何貢獻香港力量,做好「超級聯繫人」?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梁振英今日(9日)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香港有很強的國際聯繫能力,且高度開放,同時,有在香港成立的公益性慈善組織在海外促進民心相通,令香港可以充分發揮民間外交功能,結合文化藝術出海,講好中國故事。
梁振英指出,香港的聯繫功能十分強,從民間層面,香港確實可以做很多工作。現時西方國家及日韓民眾受西方媒體誤導,對中國有偏頗的看法,香港可以從自身出發說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梁振英分享,自己去年7月參加代表團前往日本韓國,是疫情後香港首個出訪外國的代表團,取得良好效果。去到當地不談政治,到企業與首腦會面,感受到他們對香港很感興趣,十分重視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我們都希望通過經濟合作方面的信息,牽引外國與中國的外交關系。」梁振英說。他認為,香港在非經濟領域也可以做好公共外交工作。比如,四五年前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由他牽頭在香港成立的全國性非政府組織,這個公益團體做人道主義醫療援助工作,首階段在海外進行消除白內障致盲的工作,實踐民心相通的效果不錯,對國家促進與當地人民、政府之間的關系,做到有意義的補充。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梁振英指,「一帶一路」倡議有五個方面互聯互通,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梁振英指,香港在後三個方面的優勢明顯,且雖然民心相通位列最後,卻是最基礎的。
梁振英提到,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城市,有人員往來、語言、交通等方面優勢,亦有公益性、慈善性組織,例如東華三院和保良局,均有逾百年歷史,有能力在香港以外地方做民心相通的工作。另外,他樂見香港的演藝界、粵劇界、音樂界都有「走出去」的想法,可以與當地的外國朋友做交流,這些都是民心相通的工作,呼籲大家留意在貿易及資金之外,如何在民心相通有關的各個領域,做一些「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的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