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陳昌鳳:讓算法助益信息海洋中的幸存者

時間:2019-05-22 14:32:20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5月22日訊 5月18日,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辦「算法推薦與人工智能圓桌論壇」,邀請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山大學等院校的新聞傳播學、哲學、計算機、法學等學科的知名專家,聚焦「信息繭房」、「隱私保護」等主題展開深入、熱烈的探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教授作「讓算法助益信息海洋中的幸存者」主題演講,她認為算法可以提升用戶在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信息的效率,對用戶大有裨益。

  隨着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人們已經進入一個算法遍地開花的時代,如今的技術讓人類每天生產出的信息量相當於人類數千年信息總和。人們如何精心挑選出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呢?算法技術可以幫助每一個用戶從遠超出個人處理能力的龐大的信息海洋中,如定制化一般,篩選出目標信息。陳昌鳳對算法的優勢給予了肯定評價,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擔憂:算法運用太厲害、太廣泛於是一些傳統的堅守者以各種投槍匕首來抨擊算法。

  現在的算法已經具備三方面優勢特徵:越來越多元、不斷優化、具有自身糾偏能力。根據技術專業人士總結,可以將算法歸為四類:協同過濾推薦算法、基於內容的推薦算法、混合推薦算法、流行度推薦算法。每一大類算法都有其獨特的輸入、類型、優點、缺點,其中也都會用到專業的方法,比如信息檢索、機器學習。現在很少有公司單一使用一種算法,算法越來越多元,不同算法具有不同特點,而且算法之間還可以相互補充。多元化的算法,再加上科學的綜合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單一算法帶來的「信息繭房」刻板印象。

圖為算法推薦與人工智能圓桌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

  在多元化的同時,算法也在不斷優化,並且通過第三方公司審核提升其可信性。陳昌鳳院長指出像Facebook、Google、今日頭條等科技公司和產品均已深度介入到信息的分發中,算法是他們參與信息傳播最重要的工具。而且這些公司在實際運營中,不斷優化調整算法。各公司都在不斷開放其算法,加強透明性,比如今日頭條在2018年公開了算法原理。Facebook還在世界各地僱用了當地的專業公司來審核其運用。

  當下,算法也已經具備自我糾偏能力,可以以技術之能治技術之缺。有研究表明,當用戶獲取了選擇信息的權利后,也會影響自己對信息的選擇傾向。比如保守分子只瀏覽保守主義的網站,自由派人士只關注自由派的信息;環保主義者與批評環保者也是各自只關注志同道合的信息。人們因為主觀上支持某種觀點,往往傾向于尋找那些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新信息,來確認自己的決策或觀點、並忽視那些否定或推翻自己觀點的信息。這種做法被稱為證實性偏見。

  針對大眾容易出現的偏見,技術正在努力糾正信息偏向問題。陳昌鳳提到,《華爾街日報》于2016年創設了一個「紅推送,藍推送」(Red Feed, Blue Feed),將facebook上同類內容的自由傾向、保守傾向的信息並列呈現給用戶。提醒用戶其偏向性、並推薦另一觀點相左的內容,幫助用戶平衡、多元化其新聞消費。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算法推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算法技術依舊在不斷進步,Facebook、Google、今日頭條等科技公司和產品,除了開放算法原理,同時也在致力於信息推薦的自我糾偏,努力打破用戶思維「偏見」所帶來的「信息繭房」。因此,我們應該給技術更多的耐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