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蔣煌基報道:「應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建議採用委託經營、特許經營、股權參與、BT、BOT等多種方式,靈活活的形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項目。」正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的委員陳明金表示,已就上述建議,正式提交提案。
陳明金表示,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高起點規劃,對標紐約、東京、舊金山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大灣區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家底不同,城市發展情況不同,必須加強城市間的互聯互通,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繫更加的緊密。」陳明金說。
圍繞城市之間互聯互通,大灣區將重點實施包括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國際航運中心,完善鐵路公路運輸通道布局,推進三地跨界交通運輸全方位銜接以及構築快速交通網絡。許明金認為,上述工程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單純依靠政府財政,必然會出現各城市建設的不平衡,很難形成統一的合力。
在保持城市基礎設施公益性、維護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前提下,許明金認為,應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進入城鎮供水、污水處理、道路、橋樑、園林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運營和養護,鼓勵民間投資以合資、合作方式參與城市交通設施建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許明金建議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股權認購等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並深化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創新,參與大灣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應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擴大直接融資。」許明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