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黃奇帆:深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

時間:2018-10-21 11:55:32來源:大公網

  黃奇帆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闡述對中國資本市場再出發的若干思考(復旦大學提供)

  大公網10月21日訊(記者 張帆)中國經濟學界年度盛會——第4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10月20日在滬開幕。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重慶市原市長、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黃奇帆,商務部原部長、海協會原會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德銘,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作為特邀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從不同角度對「改革開放再出發」進行精彩紛呈的權威解讀。 

  黃奇帆在會上發表了題為《深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議》的主旨演講。他表示,產生了資本市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果之一,資本市場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國資本市場再出發,就是要圍繞中國資本市場晴雨表功能、投入產出功能、資源優化配置功能「三個弱化」的問題採取措施、深化改革、加以解決,就是要從長期的、經濟的、法律的、制度性措施而不是短期的、行政的措施進行深化改革,要從體制機制性的角度進行突破,從基本面特性、基礎性制度的角度進行一些縱深的研究,要從開放的角度把國際成熟市場中一些有效運行的基礎性制度引進到我們的市場中。總之,要通過對資本市場有關基礎性、機制性制度的改革和調整,扭轉股票市場長期資金供應不足、機構投資者供應不足和市場悲觀預期的狀況,讓股權資本回歸應有的市場地位,讓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資本市場成為金融發展的主導力量。 

  資本市場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黃奇帆說,中國的資本市場建立28年來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功能,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推動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資本市場既是中國經濟前進的動力,也是企業騰飛的翅膀。二是健全了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三是促進了資源優化配置,推動了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四是健全了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形成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相結合的金融體系。五是增加了全社會投資者的理財投資渠道,終將使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成果通過資本市場惠及老百姓。六是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探索了高質量有效益的實現形式。 

  儘管目前還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但還是應該看到,20多年來我們面對一個新生的初級市場、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面對着許多客觀存在的體制性問題又無法一下子解決的困難,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總體上是很正常的。 

  六大建議解決三個弱化 

  深入分析當下資本市場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把它歸納一下,黃奇帆認為最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弱化」:一是國民經濟晴雨表功能的弱化;二是投入產出功能的弱化;三是資源優化配置功能的弱化。有這三個問題長期存在對資本市場是不利的。 

  黃奇帆也因此提出了六大建議。第一,建立健全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和註冊制是對立統一的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基干性的制度。企業上市那是註冊資的概念,上市之后退出市場那是退市制度要求。從成熟市場的經驗看,每年上市和退市股票大體平衡,上市公司數量總體平衡。加大退市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第二,以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商業保險基金作為資本市場機構投資的源頭活水和長期投資。中國資本市場常常被詬病「缺少長期資金,缺少企業的機構投資者,是短期資金市場、是炒作市場」,實際上就是上述兩種資金到位了,長期資金有了、長期投資有了。這是中國版的「401K」社會保障計划,大力推進必將在健全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同時,為股市、為經濟集聚巨額的長期資本,為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帶來巨額的LP資金。當然,還要構建老百姓願意購買個人商業保險的良性機制,改變我國商業保險業高成本低收益現狀,推動商業保險業健康發展。2017年,我國保險業資產規模近14萬億元,約為GDP總量的15%。總體上看,規模不大,比重偏低,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第三,加強上市公司運行中的機制性規範性制度建設。上市公司運行中,有三種制度建設要支持鼓勵,也有三種行為要約束制止。要支持鼓勵的方面:一是去除制度障礙,鼓勵上市公司回購並注銷本公司股票。這是發達國家上市公司激勵投資者信心最常規的手段。二是支持和鼓勵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做優做大做強,並建立監管部門對收購兼並、資源重組的審核批准快車道,提高審核效率。三是建立上市公司願意分紅、國內外機構投資者願意更多更久持有我國股票的稅收機制。 

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現場(復旦大學提供)

  大股東行為需要約束 

  要約束制止的方面,黃奇帆認為,一是遏制大股東高位套現、減持股份的行為。在我國,大股東高位套現減持早已被我國股市散戶投資者深惡痛絕,但目前屢禁不止,很有必要從制度上徹底解決;二是要防範大股東大比例股權質押,順周期高杠桿融資發展、逆周期股市跌破平倉線、踩踏平倉造成股市震盪的問題;三是一些上市公司長期停牌、隨意停牌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第四,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第五,賦予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管理權,提高其金融地位,使之真正成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設立國家平準基金替換現在具有平準基金功能的證金公司。 

  第六,建立中國系統重要性股票監測制度並以其為成份股,重新設立「中國成份股指數」。這種股指類似標普500,道瓊斯30種工業股指數,可以取代,甚至取消上證綜合指數。現在,國際國內評價我國股市一般是以上證綜合指數作為依據,存在很大問題。上證綜指之所以是全部股票的加權平均指數,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證券市場全部上市公司數量只有幾十個,搞指數自然將其全部包括其中。二十多年來,上市公司數量已從幾十個增加到四千個左右,自然沒必要也不應該再搞全部在內的綜合指數,而應適時推出成份股指數。通過構建「中國成份股指數」,一是可以引導市場資金流向活躍的股票,確保國家主權資本定價的準確;二是成份股指數可以突出國家對經濟結構調整意志,有利於引導有限的資本資源流向符合產業政策的上市公司,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三是股市只需適度增量資金推動就可以實現上漲,對整體股市起到帶動作用,節約資本資源;四是整體市場只有一部分股票活躍,而不活躍的那部分股票將使整體市場平均換手率大大降低,並接近國際一般水平,徹底改變國外投資者認為中國股市"投機過度"的印象。 

  對未來應充滿信心 

  黃奇帆表示,上述六大建議是涉及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制度、長期資本的制度性來源、上市公司的規範資本運作、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中堅力量,以及資本市場預期管理的指數形成機制,體現了新時代金融高質量發展要求,結合了金融市場有效治理原則,不是大水漫灌救市,而是四兩撥千斤;不是短期刺激,而是長效機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有益借鑒;不是市場原教旨主義,而是實事求是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 

  他還特別指出,很高興看到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對股市發表了很重要的講話,「一行兩會」領導也有重要的講話,將在穩定市場、基本制度改革、長期資金來源等方面推出更多舉措。相信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中國股市的春天會來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