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深圳将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 ”

時間:2018-09-10 18:02:18來源:大公网

  大公网9月10日讯(记者 毛丽娟)《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出炉,规划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从“绿色生态、构建全域生态系统;活力共享、塑造多彩滨海生活;功能提升、优化岸带产业布局;区域合作、推进湾区一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推进创建深圳“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

  规划明确提出将在未来打造海上看深圳的旅游新名片。将海运交通纳入城市交通体系。将现有客运码头改扩建为公共码头,包括福永码头、大铲岛码头、内伶仃岛码头、金色海岸码头、南澳双拥码头。增设5个公共码头,包括大空港码头、大铲湾码头、梅沙码头、西涌码头和龙岐湾公共码头。通过陆海一体化公共交通,强化滨海公共岸线可达性。

  建贯通东西岸的环海绿道系统

  规划中划定了深圳海岸带区域总面积约85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2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60平方公里。规划提出构建全国首个全域陆海生态空间格局,并提出了强化民生共享,全线贯通环海绿道。未来将打造贯通深圳东西两岸的全线环海绿道系统。

  按照规划,深圳市民未来将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滨海文化生活。规划提出未来将建设大量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打造多彩滨海生活。共计包括三类设施,一是对如大鹏所城、梅沙烟墩、固戍码头等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修复保护活化利用,部分渔港可结合美食文化进行提升;二是新增滨海公共文化设施,全市通过打造若干海洋地标,提升深圳国际海洋地位,点亮深圳绿色活力海岸带,包括规划大鹏国家海洋公园、海上科技馆、海洋博物馆、滨海歌剧院等海洋地标建筑;三是建设海洋大学、科研、科普教育基地。

  同时,通过海上航线及海上运动设施的设置,将让市民通过海上的视角来体验深圳。未来会研究在西部岸带适当增设人工沙滩的可行性,并结合海上交通的规划设计,对海上活动如潜水、帆船、冲浪、沙滩排球等进行策划,形成整体的山、海、城旅游路线。

  陆海资源融合共生

  规划依托深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绿色生态方面提出将构建全域生态系统,立足陆海生态安全格局,突出陆海生态空间的融合共生,构建全域生态系统。

  规划明确,将严格控制河流两侧绿色空间范围,保持河流的天然性和完整性,作为联络陆海空间的重要生态通廊。合理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和景观营造。

  近期重点推进茅洲河口、双界河口等河口综合整治;建设王母河、鹏城河、葵涌河等河口湿地,种植适量的本地湿地植物。开展海上田园至西湾片区的湿地修复,对前海湾沿岸、大鹏半岛等片区红树林湿地进行生态恢复工程,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控制与监管外来种的红树林湿地面积;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湿地扩充和重构,适当增加步行活动空间和其他主题元素,丰富湿地的复合功能。

  未来,深圳还将修复提升自然岸线比例,强化对沙滩、滨海湿地等自然岸线空间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将全市自然岸线占总岸线长度比例提升到40%。加强西部人工岸线的生态化改造及修复,严格控制东部海域工业岸线占用规模,严格限制在片区内新增危险品设施及用地。

  规划中对深圳自东至西的15个海岸段均进行了明确定位,未来这15段海岸段将异彩纷呈,为市民呈现不同的海岸线利用价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