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州海關人員展示外籍男子體內所藏毒品\大公報記者敖敏輝攝
【大公報訊】記者敖敏輝廣州報道:隨着中國海關加強對機場貨運渠道走私毒品的打擊力度,販毒分子更多借助旅檢渠道,體內藏毒是常見走私方式。記者25日從廣州海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一名外籍男子不顧身體被嚴重傷害的危險,體內藏毒達到一公斤,從埃塞俄比亞乘飛機抵達廣州,企圖蒙混過關,最終被海關人員截獲。
據介紹,17日下午四時許,從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飛抵廣州的航班抵達廣州,一名外籍男性旅客神色異常。經現場審問,其承認在境外吞服異物。經過三天的監護排毒,該名嫌疑人共排出毒丸66顆,鑒定為毒品可卡因,淨重1.06公斤。
據介紹,國際販毒集團為牟取非法暴利,常在境外僱用人員以人體藏毒方式走私毒品,這類「以身藏毒」的人群被稱為「騾子」。「騾子」們在境外將包裝好的毒丸硬吞進胃腸,或塞進肛門,入境到達目的地後再將毒丸從體內排出交給接貨人,其藏毒手法具有極強的隱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