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日日煮創始人朱嘉盈接受大公報專訪
大公報記者夏微攝
「香港有很多能力不俗的年輕人,希望他們可以保持足夠開放的心態,不要輕易放棄『走出去』的機會,哪怕只是短期的嘗試也是很寶貴的人生經歷。而對於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來說,要勇於堅持自己的主張與初心,因為無論做什麼總會有人挑戰你的想法,只要肯堅持,總會做出一定成績的。」
長期穩居短視頻排行榜生活方式類的前列,擁有自己的電商平台和固定且不斷擴大的粉絲群,對於一個互聯網創業公司來說已經是相當成功,但日日煮近期卻在線下動作頻頻,相繼在上海、廣州開了美食生活體驗館。同時,其成都的體驗館也馬上投入運營……創始人朱嘉盈表示,「我每年會想日日煮未來3至5年會怎樣,我們有媒體製作能力,有分發能力,有粉絲基數,但是感覺我們的品牌概念依然有些零散,用戶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我們想推廣的生活方式。」正是這樣的思考,讓她在新零售時代到來時抓住了機遇。/大公報記者夏微、張豪
2017年4月,內地市場出現了新零售的聲音,朱嘉盈果斷地做出了參考借鑒。更為幸運的是,那時K11的鄭志剛由於對其項目感興趣而主動提供了將新零售落實的必要條件─場地。隨着資金的到位,零售團隊的搭建,2017年12月,日日煮第一家線下美食生活體驗館在上海K11開門迎客,正式從內容方跨界到了另一個領域。有了上海門店的範本,日日煮又在2018年3月在廣州開設了第二家體驗館,她同時也規劃,今年5月底和6月底,先後布局成都及武漢的市場。綜觀以內容製作為主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鮮少有像日日煮這樣,能夠一步步走到有足夠能力開設線下實體店,並完美進行線上線下結合的企業。在朱嘉盈看來,這一切,並非眾人看到的所謂「蹭熱點」的功勞,而是在於日日煮始終如一的堅持,以及精準的預判。
特立獨行開發APP 獲青睞
初到內地市場發展時,正值O2O大熱,凡是與O2O沾邊的項目就可以輕易獲得投資人的關注,「但我們的整個商業模式裏面根本沒有O2O這個概念」,可想而知作為內容創業的日日煮要獲得投資人的關注十分不易。但是朱嘉盈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繼續穩紮穩打地做着自己的內容,在這樣堅持了8至10個月後,機會終於來了,「那個時候正好遭遇資本寒冬,投資人都比較謹慎,所以紛紛把目光轉向了新媒體,短視頻的熱度來了。」而作為當時的行業翹楚,日日煮順理成章地拿到了A輪融資。
像很多拿到投資的創業公司一樣,朱嘉盈也開始擴充團隊和產品線,只不過,她卻是短視頻行業中最特立獨行的那一個─開發自己的APP,「拿到融資後就開始做內容以外的擴充,增設了IT部門開發自己的APP,還建設用戶運營部與粉絲直接交流,以及用戶體驗設計部。」創新的嘗試給朱嘉盈帶來了更多的關注,日日煮APP上線三周後便獲得了蘋果應用商店的官方推薦,更是一度登上了美食類免費榜的第四位。因此而逐漸龐大的用戶粉絲群和行業口碑,讓朱嘉盈的團隊受到了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資金的關注,2016年下半年,成功獲得了由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領投的3500萬人民幣A+輪融資。新一輪的資金到手後,朱嘉盈進一步為公司增設了廣告部門和電商部門,日日煮開始嘗試內容變現。而無論是粉絲群的建設,抑或電商平台的搭建,都為如今的新零售發展模式,埋下了堅實的基礎。
用精品回應消費升級
雖然現階段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實體店的建設上,但朱嘉盈表示,內容始終是公司的重中之重,因此,2018年的DDC TV在原有基礎上推出了全新的內容矩陣,不僅有美食視頻,更加入了關注「95後生活時代」的生活板塊、主題為「人健人愛」的運動板塊、聚焦「育兒母嬰實用派」的童趣頻道、名為「CoolGuy青年Style」的酷蓋頻道,以及「局和全球旅行拍客」的旅行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日日煮的名聲大噪,不僅收穫了粉絲的心,也贏得了很多明星的青睞。於是DDC TV順勢聯合張亮、翟天臨、宋洋、SNH48馮薪朵等明星打造了一系列諸如《亮廚味道》、《暖男廚房》、《蜜食記》、《星廚》等頗具粉絲效應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