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震後十年,四川地震災區見香港援建印跡。圖為香港特區政府援建的四川省道303線映秀至卧龍段/資料圖片
位於四川成都天府新區的太古冷鏈物流(成都)公司倉庫內,工人們熟練地操作着叉車,靈活地「穿越」於各個貨架間,小心取放着貨物。2017年啟用至今,該公司已吸引了一批全球大客戶簽約進駐。太古冷鏈布局成都是川港經貿合作不斷深化的一個縮影。13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結束四川之行,經過幾天的走訪,她表示,未來川港在多方面合作都會步上新的台階,包括金融、貿易、投資、科技與創業產業等。/大公報記者 鄧泳秋
去年8月,太古冷鏈物流(成都)冷庫開始試運營,這一消息令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內眾多食品企業十分雀躍,因為此前園區內還沒有類似從事低溫溫控倉儲及冷鏈物流運輸服務的項目。
川發展潛力吸引港企進駐
最早與太古冷鏈開展合作洽談的是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每年有一萬多噸的冷凍鮮肉需要儲存。「太古沒進駐以前,我們從北方採購鮮肉,隨後要送到距離天府新區50公里外的蒲江凍庫儲存,生產前又要運回廠裏,這一去一回,在物流上多消耗許多成本。」該公司的負責人表示。
而將冷鮮肉儲藏在近在咫尺的太古冷鏈凍庫,物流成本大大節約了。「我們用來送貨的冷藏車每天會將產成品運到成都,返回時順道去太古冷鏈,把第二天生產需要的原材料拉回廠裏。」談及太古冷鏈物流帶給企業的便利,該負責人喜悅溢於言表。
不止冷鏈物流,成都商業綜合體新標桿太古里、位於邛崍的阿克蘇諾貝爾裝飾漆成都工廠,也有來自太古的投資……早在1990年就進入四川,涉足商貿、物流、製造業,太古公司的發展折射出川港合作領域的日益拓寬。
在川港企20年內增長50倍
十年前的地震,川港心手相牽共同重建,為兩地攜手邁向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基礎。如今,兩地的合作內容從災後重建輻射至醫療、教育、文化、社會及經貿等多個領域。
5月初,由香港民航管理、機場、航空公司、貨站公司等組成的民航界代表團抵川訪問,並與四川簽署合作協議,雙方還將在機場管理服務、航線布局優化、航空業務運營、臨空經濟發展、專業人才培訓等領域深化合作,促進四川民航業高質量發展。
在經貿方面,一批港企早已嗅到商機,進川布局。在四川立足已20年的港企成都冠城實業集團的商業「嗅覺」尤其靈敏,在早年搶佔成都地產發展先機後,如今更將「觸角」伸向教育、金融、生態農業多個領域。「如果說早期港資入川以地產業為主的話,現在在其他行業和領域尋求發展空間已是必然。」該集團董事長洪清宜談道。
一批港企的發展動向印證了洪清宜的觀點。如香港冠忠巴士集團將發展焦點放到投資內地旅遊業上,其計劃將四川作為突破口,意欲借助四川打開向西發展新通道。而看好四川鄉村振興,更有港資基金北上。不久前,富順縣聖果園迴圈農業觀光項目受到港資基金——融誠資本香港有限公司的青睞,注資5000萬元。
四川對港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據官方統計,截至去年底,香港在川投資設立企業數量已超5000家,20年內增長50倍。
港企入川尋覓合作夥伴的同時,以長虹、五糧液等為代表的川企也把目光投向香江之畔。據不完全統計,四川在港投資備案企業166家,投資金額11.9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