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義工赴川十年如一助殘站起來

時間:2018-05-11 03:16:33來源:大公網

  圖:許多得到香港「站起來」計劃幫扶的傷者,如今都過上了新生活\資料圖片

  在四川成都川港康復中心假肢矯形部工作間,一名假肢矯形師半蹲在地上,把石膏繃帶纏繞在少女的小腿上,緊緊擠壓石膏,讓其和肢體斷處的接觸更緊密,假肢矯形師說這些步驟都是香港專家親自傳授的。在大多數人眼裏,公益和慈善,就是發生災難之後,立刻行動起來捐款捐物,但是,災後重建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有那麼一批香港人,他們在汶川地震後一直給當地的截肢傷殘者安裝義肢,長達十年,穿梭川港之間,協助患者重新站起來。\大公報記者 韓 毅

  何錦華是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假肢矯形康復治療師,同時也是「站起來」計劃的第一批成員,這十年間,他已記不清到過四川多少次了。

  陪伴傷者度過最艱難日子

  在眾多的患者中,一名當時年僅13歲的小女孩讓何錦華印象很深。他掀開病床上的被子,發現孩子雙腿都沒了,小女孩神情淡定地自述着截肢經過:「何老師,我的腿是自己鋸斷的,這樣解放軍叔叔才能救我出來。」因此,小女孩的斷肢切口很不規則,安裝假肢面臨困難。得悉情況後,團隊中的骨科醫生安排她到香港做了多次手術,把皮膚的疤痕修復後,成功裝上假肢。

  或許很多患者何錦華並不能一一記住,但在這些因地震致殘的人們心中,他的每一次到訪,都讓他們向新生活靠近一步。當年北川中學高二五班的學生代國宏至今仍然記得他和何錦華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是2008年6月,他高高瘦瘦,看上去特別親近。十年了,我每一次到省醫院做復健幾乎都會見到何醫生。」代國宏稱,是何錦華等醫務人員陪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而裝上假肢後,意志堅強的代國宏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取得百米蛙泳冠軍,被稱為「無腿蛙王」。

  「站起來」計劃一做就十年

  在「站起來」公益項目幫助下,大批截肢患者重見生活曙光。「5.12」地震無情奪去了9歲女孩夏鳳婷的右手,「站起來」計劃卻為她免費安裝了機電手臂。被該計劃感染,夏鳳婷母親李鴻英主動加入項目義工隊伍,當起了項目川港兩地的專職聯絡人。

  「香港對汶川地震的受災患者幫扶力度真的很大。」四川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余茜介紹,義肢從安裝、調試到定期的覆查更換都需要很大一筆資金。以腿部義肢為例,一具到小腿部位的義肢大約需3萬至5萬港幣,到大腿部位需10萬港幣,機電手臂要20萬港幣以上。一般病人2年左右就需要更換假肢器具。年紀小的傷者差不多3至6個月就需要更換。對於這些地震傷者,都是難以負擔的,但他們的醫療費用、安裝假肢費用,全由「站起來」承擔。

  余茜說,截肢者的康復治療過程漫長,有的甚至是終身,但香港團隊方面堅決表示會「做到無資源才停止」,盡力讓更多傷者「站起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