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左)在「委員通道」接受採訪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譚笑北京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進入空間站時代。」在首場「委員通道」上,作為首個被提問的委員,中國首位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一開口就吸引了在場媒體的關注。在「委員通道」上,關於航天、量子科技、互聯網、港珠澳大橋等科技創新話題頻頻被提及,豐富的信息量也滿足了中外記者的好奇心。
「你從北京開車到上海,只要上了高速公路就不用管了,吃着火鍋唱着歌,一直到上海了」。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在通道上告訴人們,再有三五年的時間,在完全開放的道路上、可以替代司機的無人駕駛車將出現。同樣將實現無人駕駛的還有中國的動車組。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趙紅衛表示,未來動車組將實現自動駕駛,從加速、減速到停車,動車組司機只需要按一個按鈕。
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這一超級工程的建成,表明中國在超級跨海工程的技術、裝備和管理等多個領域進入世界領先行列。「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在通道上表示,希望通過5到10年的努力,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保護千家萬戶的信息安全。「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表示,發展芯片產業要敢於換道超車,敢於在國際前沿無人地帶自主創新,制定標準。這些科研和產業界大咖在「委員通道」上帶來了中國「智造」好消息,讓人們看到科技強國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外媒:大開眼界
來自澳洲的《塔州華人報》記者唐詠北坦言,在海外的華人對內地了解沒有那麼全面,也少有機會直接接觸委員。在「委員通道」結束後,他對通道採訪形式表示讚揚。毛里求斯的挑戰者號傳媒集團記者羅尼.安東內說,來到兩會前他對中國的外交和對外投資十分關注,但通道上展現的這些科技成果讓他大開眼界。「在國外中國高鐵很有名,在這裏我看到還有航空航天、無人車等等中國的科技成果,這些足以讓每個人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