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猛臘縣職業高級中學教研組組長張敏首場亮相「委員通道」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譚笑北京報道:新履職委員、布朗族教師張敏對大公報記者說,亮相首場「委員通道」既是光榮也是責任。在面對數百名記者時,作為來自基層的委員,她感覺自己的聲音「真真正正被傾聽」。
「有人說,委員是『說了白說』。作為連任委員,您怎麼看委員在新時代的履職?」首場「委員通道」上,面對記者「犀利」的提問,全國政協委員呂忠梅說「我的職責就是讓委員說了不白說!」呂忠梅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其工作起着委員和有關部門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關於委員的聲音能否落地,她很有發言權。實際上,她在「委員通道」上的這番話,不但讓外界了解全國政協的工作,也回答了包括委員在內的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為職業教育工作者發聲
在通道上,來自西雙版納的張敏以一名哈尼族學生用所學技術帶動上萬戶茶農共同致富的故事,有力地展現了執教扶貧的力量。在上通道前,她已準備了幾個日夜,天天練習。她告訴記者,得知能上「委員通道」時,心中除了「榮譽感」,更多還是在想要怎麼說、怎麼做。「我想通過這個平台,代表職業教育工作者發聲,讓更多人關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讓職教工作者更多更好助力脫貧攻堅。」張敏說,她的家人和同事在直播中看到她後紛紛給她發消息:「真的說了我們的心聲」、「你是我們職中的驕傲」。身邊人的支持讓張敏感受到責任的重大,通道的難忘經歷也讓她對今後的履職中有了新的思考。她表示將繼續關注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民生之事、群眾期盼之事。
「作為一名基層的委員,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作為中國人的存在感、價值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採訪張敏時,她對記者說的最後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