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拋出上市橄欖枝後,各路網企大佬群起響應,好不熱鬧。究其背後原因,A股市場的高估值是繞不開的話題。但大家應知道,僅以「利誘」難獲人心。若想A股成為真正有競爭力的市場,不能只依靠「降門檻」,還需有進一步的市場改革,為獨角獸們打造出良好的上市環境,所謂「梧桐茂兮 鳳凰來棲」。
網易丁磊在談及回歸A股時,特別指出有一件事情他認為很不合理,即A股上市公司的「任性停牌」。可以說,丁磊點出了中概股回鄉的「後顧之憂」,A股市場的制度化監管水平還有待提高。
A股高調吸引新經濟企業,但憑藉「綠色通道」特事特辦無法形成持續「時尚」態勢。可以預見,市場改革未來必然牽扯到法律層面的大幅修改,但這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剛剛宣布的註冊制改革延遲就是例證。
在接下來的改革中,A股需要提高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現行中小板及創業板仍然照搬主板模式,推行傳統工業版IPO標準,已無法適應新經濟發展需要,必須借鑒納斯達克的做法,豐富多通道IPO標準,適應新經濟企業上市的需要。
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一些積極的轉變。3月2日,中證監宣布就修改《退市意見》公開徵求意見。這也是監管層時隔三年多時間重啟退市制改革,無疑將有利於資本市場長期健康有序的發展。 (記者 李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