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證監會有意幫助科網中企業股回歸A股 網絡圖片
內地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進入新時代。3日有報道稱,中國證監會將重啟CDR(中國存託憑證)方案,幫助海外上市的中資概念股繞過VIE(利益可變實體)架構、同股不同權等障礙,順利回歸A股。與此同時,監管層還將開通綠色通道,鼓勵眾多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赴A股掛牌。3日出席全國政協會議的相關企業家代表對此做出積極回應,表示均有意「搭順風車回家」。/大公報記者李靈修、倪巍晨北京報道
目前中概股公司回歸A股主要面臨兩大阻力:首先是制度性障礙,A股市場暫不允許特殊股權結構的企業掛牌;其次是盈利指標障礙,門檻最低的創業板也要求企業最近兩年盈利,並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監管部門多年來一直試圖引導在海外上市的新經濟企業回流A股。早在21世紀初,中證監就曾提出過發行CDR的方案。CDR是指在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託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內地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由於不是直接發行A股,因此可以繞過諸多障礙。但經過多年業內爭論,CDR的推出最終未能成行。
其後經過2008年國際板、2015年新興戰略板兩項方案的先後沉戟,監管部門考慮重啟CDR,反映出內地欲與海外資本市場一爭「獨角獸」的姿態,同時對於新經濟領域的中概股企業而言意義重大。
對於中概股來講,回歸A股最大的吸引力來自境內外市場的估值差異。以剛剛借殼上市的奇虎360為例,公司此前在美股退市時市值93億美元(646億人民幣),拆分企業安全業務回歸A股後,公司市值一度超過4000億,粗略計算翻出六倍以上。華興資本集團董事長包凡則認為,這些中概股企業的主要用戶都在內地,把用戶轉化為股東,本身對品牌等各方面都有積極意義。
小米科技可能飲「頭啖湯」
另有消息指,小米科技在CDR方面最有可能「頭啖湯」。傳聞稱計劃在A股與港股兩地上市的小米已經準備,拿出少量股份打包做成CDR的形式在A股掛牌。目前該方案已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開始運作。
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稱,中證監和交易所正在抓緊推進對新經濟「獨角獸」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上市提供條件,做試點和準備工作,深交所層面的規則準備已經基本完成。「真誠的邀請新經濟企業能夠留在境內,也真心的歡迎新經濟企業來深交所。」
市場將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朱斌表示,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將推動市場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供給側改革本身具備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去除過剩舊供給,二是培育新供給。2018年的資本市場改革也是在這兩個維度上繼續推進:一方面,在新股常態化發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上市制度,引進獨角獸公司A股首發上市或者吸引中概股回歸A股;另一方面,通過修改退市制度,進一步清理A股殭屍企業,達到去除舊產能的目的。其預計2018年A股退市企業將比2017年大幅度增長,可能達到5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