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少數民族委員:以科技拯救瀕危語言

時間:2018-03-04 03:16:16來源:大公網

  圖: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  大公報記者李陽波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陽波北京報道:作為連任兩屆的全國政協委員,來自雲南的普米族委員茸芭莘那一直都在為保護較少民族語言和文字的傳承而奔走疾呼。3日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茸芭莘那表示,今年她的目標是用科技手段幫助三個少數民族完成瀕危語言文字的保護和傳承,為這些少數民族留下文化根脈。

  據茸芭莘那介紹,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一些少數民族人口數量低於30萬人,他們被稱作人口較少民族。而這些民族擁有自己獨有的古老文化,一些民族還擁有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這些民族的文化傳承基本上是口口相傳,不容易被保存。隨着老一輩族人的去世,這些文化和語言甚至會出現失傳。因此,保護和傳承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對於保存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茸芭莘那亦坦言,就目前來看,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發展不容樂觀,一些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正在面臨消亡的危險。因此,近年來,茸芭莘那一直在為較少民族的文化和語言文字傳承而努力。她一方面用典籍的形式,用書面記錄較少民族瀕危語言文字,形成系統的認知體系,同時,通過先進的現代科技手段,用影音記錄民間故事、諺語、民謠、歌曲或吟誦等,使較少民族文化得以延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