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創立「潮州學」  畢生心血傾家鄉

時間:2018-02-07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饒宗頤對家鄉史前考古、輿地考辯、方志新纂、人文思想等傾注了大量心血\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鄭曼玲廣州報道:海濱鄒魯潮州,是饒宗頤的家鄉,亦是他的精神家園。饒宗頤的足跡踏遍潮州地區的山山水水,潮州的地理、民族體系、海外交通、歷史人物研究以及史前考古、輿地考辯、方志新纂、人文思想等等,無不傾注了饒宗頤大量心血。

  1935年,父親饒鄂去世,饒宗頤承父遺志補修《潮州藝文志》。後來《嶺南大學學報》特別推出兩期專號發表《潮州藝文志》,產生了廣泛影響,饒宗頤的學術地位得以確立。1939年,饒宗頤被聘為中山大學研究員。當時廣州已為日軍佔領,中山大學被迫遷往雲南澄江。饒宗頤決心前往雲南,不料途中染上瘧疾,滯留香港。從此,他以香港為家,遊學四海,放眼世界,成為享譽中外的一代國學大師。

  成名之後,饒宗頤始終心懷家國。1993年「首屆潮州學國際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召開,饒宗頤發表着名的《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何以要建立「潮州學」》一文,正式提出「潮州學」學科概念。他對潮州文化的研究專著、論文多達數十種,是當代潮州文化研究當之無愧的奠基人。

  2001年,潮州古城廣濟橋修復提上日程,饒宗頤親自出任顧問,並為廣濟橋寫下一副八尺對開的巨幅對聯:上聯是「古橋還舊貌」,下聯是「薄海同謳歌」。2011年3月,94歲高齡的饒公應邀回鄉訪問,在廣濟橋頭揮毫寫下「廣濟橋」牌匾。

  如今,在潮州古城區的下水門城腳,建有一座饒宗頤學術館,當中展示了饒宗頤的生平事跡、學術成就、藝術造詣,以及對家鄉的拳拳真情。來到學術館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很多人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這位潮籍「文化巨擘」的敬重和熱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