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年貨採購成為市場上最大的熱點。而回顧2017年,亦可謂新意不斷,亮點頻出。看得見的是熱度和活力,背後則是消費作為第一驅動力帶動的中國經濟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5.2萬億港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0.2%,連續第1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消費連續第四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繼續發揮着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內地消費也進入了需求多元發展、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優化升級的發展新階段。從後期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區域創新協調發展,消費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2017年,消費市場可謂「新招」連連。超市、百貨等傳統零售業態積極轉型,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和不斷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則進一步助力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新零售業態不斷湧現。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孟慶欣評價道,「新興業態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傳統零售業企業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這也構成了2017年消費市場的四大特點,即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農村和中西部消費發展加快;高品質商品和服務需求旺盛;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不過,應當看到,中國消費品的供給水平仍待提升。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消費品工業形勢分析課題組撰文指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依然艱巨。從滿足需求看,我國部分消費品的產品結構尚不能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變化,例如營養健康類食品、高端醫療器械、智慧醫療產品等中高端產品發展緩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2018年,中國消費品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仍將是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