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今秋起內地普通高中十四門學科課程將開始執行新標準 資料圖片
教育部16日舉行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有關情況,並提出自今秋起內地普通高中的14門學科課程將開始執行新標準,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在語文「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增加《老子》和《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另據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新課標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課程之中,明確提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北京報道
據介紹,在是次課程方案的實施中,教育部組織260多位專家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修訂,歷時4年已全部完成,並於2018年秋季開始執行。
鄭富芝表示,與之前2003版的課標相比,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體現鮮明育人導向,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等明顯增強。十九大之後,修訂組在之前的基礎上,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課程之中。
覆蓋先秦到清末
鄭富芝稱,例如,在思想政治課程「政治與法治」部分,要求學生理解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重要性;在語文、歷史、外語等課標中,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地理、生物、化學等課標中,要求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數學等課標中要求學生學習了解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等內容,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創意設計能力。有關課標中還體現健康中國建設等要求。
此外,新課標最主要的變化之一是加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其中語文擔當「重任」。在語文「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除了保留原有的《論語》、《孟子》、《莊子》外,還增加了《老子》、《史記》等文化經典著作,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
新課標同時明確規定「課內閱讀篇目中,中國古代優秀作品應佔二分之一」。還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題,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增加《六國論》、《陳情表》、《歸去來兮辭》、《蘭亭集序》等58篇詩文,數量也從14篇增至72篇。據悉,72篇背誦古詩文中,文言文佔32篇,其中必修10篇,有詩詞曲40首。
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是今次課標修訂的又一個重點。語文、歷史、思想政治、音樂等課標都結合學科自身特點,對革命傳統教育內容要求做了強化。比如在語文課標中,專門設立「革命傳統作品」專題。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廣泛閱讀革命先輩的名篇詩作,推薦篇目涉及毛澤東詩詞,以及魯迅、郭沫若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學生精讀「一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文專集」和「一部反映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偉大歷程的長篇文學作品」,撰寫研究報告或文學評論。歷史課標亦明確要求學生系統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程。
美術增中國書畫賞析
此外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數學等課標都增加了有關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如美術課標增設「中國書畫」,內容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