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澤山院士和侯雲德院士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
這一溫暖瞬間,讓中國科技創新話題,再次進入視野。一個不爭事實是,中國正在向世界展示和貢獻前所未有的重大科技成果。幾天前,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列出的「科技創新、重大工程」,每件都如雷貫耳:「慧眼」衛星、C919大型客機、量子電腦、海水稻測產、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復興號等。
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科技創新爆發期,正在改變世界科技創新格局。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最新資訊,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1萬件,同比增長12.5%,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內地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35.6萬件,即將超過美國(2016年為138.6萬件)。中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8件。
為什麼中國能從世界技術模仿國,成為技術創新國,進而趕超美日等世界技術創新強國?一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主體國家,市場主體超過9000萬戶;二是中國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投入主體,佔全國研發總投入的77.5%;三是中國具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完整的工業製造產業體系;四是全國技術市場迅猛發展,技術市場成交額至2016年已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五是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合力作用。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這意味着,屆時中國真正進入創新強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