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觀眾體驗北斗高精度導航下各種應用場景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國新辦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斗系統開通五周年有關情況。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在會上指出,北斗二號連續穩定運行五年,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到6米,中方爭取2020年底建成覆蓋全球的一流衛星導航系統。冉承其稱,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可提供實時厘米級高精度服務。這教各方憧憬,北斗定位精度超越GPS和歐洲伽利略系統指日可待。冉承其當日發布讓北斗和美國GPS兩大系統實現射頻兼容的最新信號接口控制文件。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中新網報道:冉承其稱,北斗系統立足國情富有特色,國際首創混合星座設計,開創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融合技術體制,榮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入選2017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北斗二號性能穩中有升。五年來,系統連續穩定運行,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形成全國「一張網」,可提供實時厘米級高精度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GPS已實現單機導航精度約為10米,綜合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和毫米級,但民用領域開放精度約為10米。伽利略系統的定位精度不經過信號放大處理就可達到4米。
累計救助逾萬漁民
根據規劃,中國將於2018年底建成含18顆衛星的北斗三號系統,優先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服務,並加強相關技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中國計劃於2020年底前建成由30顆衛星組成、世界一流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冉承其稱,北斗三號組網拉開大幕,前期發射5顆試驗衛星的星載原子鐘穩定度達E-15量級,令定位精度達到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
基於北斗的高精度服務,已用於精細農業、危房監測、無人駕駛等領域。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突發重大災情上報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升2倍;全國4萬餘艘漁船安裝北斗,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人。相比2012年,2016年道路運輸重大事故率和人員傷亡率均下降近50%。
冉承其說,隨着大國合作全面開展,中俄衛星導航合作項委會,中美、中歐衛星導航合作工作組相繼成立,中俄衛星導航聯合監測平台建成開通。中方與美、俄分別簽署系統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為多系統實現共贏,全球用戶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務做出中國貢獻。此外,中方建成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具備對北斗、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四大系統監測評估能力。
2035年覆蓋空天地海
根據中美雙方11月29日簽署的聯合聲明,北斗和GPS兩大系統在國際電聯框架下實現射頻兼容,兩系統民用信號B1C和L1C實現互操作。用戶同時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號,無需顯著增加成本可享更好服務。27日,冉承其發布最新B1C和B2a信號接口控制文件。信號對應的兩個頻點是GPS、格洛納斯、伽利略星座等系統民用互操作中心頻率。依據公開信號接口控制數據,國內外企業能開發兼容北斗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信號之高精度接收機。
「北斗成為第三個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衛星導航系統,已被國際民航組織認可為衛星導航核心星座,獲得提供北斗星基增強服務的國際資源,為全球提供免費搜索救援服務,基於北斗的第三、第四代移動通訊定位業務等國際標準規範已正式發布。」冉承其說。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27日表示,2035年前中國將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構建起覆蓋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新時空體系,滿足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