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非接觸式情緒異常檢測儀 /網絡圖片
讀懂喜怒哀樂、聽出心跳速率,被稱為「讀心」神器的「情緒檢測」已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蔚然成風。日前,中國首套非接觸式情緒檢測系統亮相,令各界高度關注。它能夠實現在隱蔽狀態下對人類生理、情緒信息的採集與檢測。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生物色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孫哲南對大公報表示,未來,情緒檢測將在人機交互、智能醫療、情緒營銷等領域大有作為。 /大公報記者周琳北京報道
對人類情緒的檢測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家羅莎琳德.皮卡德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目前在語音情緒檢測器上較為成熟,應用於銀行、證券、保險、電信等行業的銷售推廣。而真正的情緒檢測則是通過深度學習、人臉檢測算法和視頻信號放大技術,輕輕一點機器,即可分析面部特徵點的位置與運動狀態,讀懂喜怒哀樂。
在人機交互領域大有作為
中國電科研製的這款非接觸式情緒檢測系統,是內地首套非接觸式情緒監測系統。由客戶端採集設備和雲端「情緒雲」服務器組成。採集端在採集的過程中不需要與人接觸,就能實時將所採集視頻數據傳送到「情緒雲」開展計算,隨後「情緒雲」便會將數據處理的結果─人們情緒和生理信息反饋回客戶端。
孫哲南介紹,目前多國都在進行情緒檢測前沿研究,主要應用了兩大技術─基於人臉視頻的心率測量和基於人臉視頻的表情分析。心率測量是通過人臉皮膚顏色變化,得到脈搏的信號,得到心律的特徵。表情分析識別則是通過深度學習,讓機器認出人臉不同表情的含義。
「情緒營銷」市場廣闊
人類情緒的多變,也讓商家看準了「情緒營銷」的市場。除了應用在人們較為熟悉的智能醫療領域外,天貓無人超市日前首次推出了情緒營銷的「Happy購」。顧客在凝視某件商品時,系統會及時捕捉其表情,並依據其表情判斷消費者情緒,計算出消費者對該商品的偏好程度,再依據偏好程度給予不同的優惠折扣,這就是阿里所言的情緒營銷「Happy購」。
不過,在孫哲南看來,目前情緒識別檢測產品更多在於多種技術的組合,而較難取得檢測上的突破。情緒檢測目前還存在着較大的技術壁壘,一方面只能在可控光的場景下,取得比較穩定的表情。另一方面人類表情千變萬化,蘊含豐富。而機器只能進行比較粗略的分類,很難有一個客觀定量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