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三大重點推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時間:2017-11-12 03:16:10來源:大公網

  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學習時報報道:日前,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發表撰文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也進入發展新常態,目前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與轉換發展動力的攻關期。為跨越這一關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他認為,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在實踐中要抓住三個重點。

  王東京表示,第一個重點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改革」;第二個關鍵詞是「供給側」;第三個關鍵詞是「結構性」。顯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同於以往的政府調結構,而是強調從生產端發力,通過改革解決結構性問題。

  十九大報告明確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還說:「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而近期任務是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長遠目標,則是增強供給結構適應需求變化的靈活性,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第二個重點是堅持以創新發展為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同時提出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着力點是實體經濟,發展實體經濟要從供給側驅動。供給側的驅動力是什麼?當然是科技創新。

  須處理好市場和政府關係

  第三個重點則是堅持以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為核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着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表達過這樣的思想。他指出:「準確定位和把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正確認識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關係。」

  要特別提點的是,十九大報告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在闡述「堅持新發展理念」時講的。習近平總書記為何要在這個部分講?王東京的理解是,用新發展理念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都涉及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由此看,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關鍵。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