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武漢一個航空運動賽上,觀眾在觀看動力傘編隊表演\資料圖片
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原主任、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副主席李正梅三日在武漢「國際航空運動高峰論壇」上說,中國航協正計劃融合建設二萬多個「航空飛行營地」,讓老百姓「想飛就飛」,以此釋放低空領域巨大的消費潛能,屆時僅飛行員培訓市場就能達人民幣一萬億元。業界人士對《大公報》指出,這次中國航空運動協會提出二萬個新目標,相信是要長遠地融合大量低空休閒消費區域加快建設航空飛行營地新業態。\大公報記者張帥、凱雷北京報道
李正梅說,中國低空領域消費是大產業,開發程度滯後於經濟發展步伐。她說,按美國現在人均擁有航空器及飛行員比例計算,未來中國通航飛機數量將發展到104萬架;按照飛機與飛行員1:2.5的比例計算,未來中國飛行員需求量將超過260萬名,僅培訓市場就能達人民幣一萬億元,「這其中還不包括熱氣球、動力傘、跳傘、風洞、無人機等其他低空項目。」
在李正梅看來,中國發展航空消費的條件已經成熟。經濟層面,人均GDP4000美金就具備航空消費的條件,而中國人均GDP已經遠超這一數字。
另外,中國航協正與全國170萬個體育場地以及風景名勝、旅遊景區、高速公路空閒服務區、露營場地和不飽和通航機場開展融合,按星級標準建設航空飛行營地,其中五星級佔比1%、四星級佔比29%、三星以下佔比70%。
2020年消費人群達二千萬
業界人士介紹,2000個「航空飛行營地」是由兩份國家級文件相繼提出。其中,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航空飛行營地」這一新業態。兩年後,2016年11月8日,由國家體育總局牽頭,九部委聯合印發《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指出:「到2020年,建立航空飛行營地2000個、各類航空運動俱樂部1000家,參與航空運動消費人群達到2000萬人,整體產業經濟規模達到2000億元」。
新產態兼具運輸休閒功能
業界人士指出,李正梅提出融合建設二萬多個「航空飛行營地」,這一嶄新業態與過去傳統的通航產業業態不同,不僅具有點對點的運輸功能,同時具有大眾消費級的新功能,包括通航產業、體育運動、休閒旅遊等,這個新業態不僅是以航空運輸為目的,而是以大眾航空運動消費為核心,具有通航產業性質,更是低空產業新業態,目前各地都在加快申報和發展營地建設,各地建設規模各有不同,有的地方構思與規模都很大,比如有建設為航空休閒運動為主題的主題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