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IMF:人民幣國際使用增加是必然趨勢

時間:2017-10-14 15:31:1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3日電 專訪:人民幣國際使用增加是必然趨勢——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李昌鏞

  新華社記者高攀 郭一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13日表示,鑒於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人民幣國際使用的增加是必然趨勢,他對此充滿信心。

  李昌鏞當天出席IMF亞太地區經濟展望新聞發布會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人民幣加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剛剛過去一週年,這是一項重要里程碑。「許多人說人民幣『入籃』後國際使用並未大幅增加,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目光短淺的。」

  李昌鏞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時間,並不能以每個季度的數據來評估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情況。鑒於中國貿易和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他認為人民幣國際使用增加是必然趨勢。

  談到中國經濟,李昌鏞表示,發達經濟體復甦帶動中國出口上升和中國正在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是提振中國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他表示,儘管結構性改革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時滯,但只要繼續推進,就會給中國中期經濟增長帶來積極影響。

  李昌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風險主要是信貸增長較快。他指出,中國領導層已認識到這一問題並採取措施控制信貸增長,取得了很好進展。但如何通過管理和控制信貸增長,實現經濟「軟着陸」仍是一項重要任務。

  回顧過去5年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表現,李昌鏞認為中國不僅保持較高經濟增速,而且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大貢獻。他表示,中國從出口驅動轉向內需拉動的經濟增長也取得明顯進展,但國內對投資增長的依賴仍然偏高。他認為,中國內需應從更多投資拉動轉向更多消費驅動。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中國也要完善社會安全網建設。

  談到「一帶一路」建設,李昌鏞說,顯然亞洲需要更多基礎設施投資,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增長模式都證明基建投資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元素,這是一條很好的經驗,他非常樂意看到中國倡導基建的重要性。「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IMF和其他多邊機構願意提供相關幫助。

  談到全球貿易,李昌鏞說,與IMF4月份評估時相比,全球貿易狀況已明顯改善。他認為,全球貿易好轉,部分是因為近期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復甦推動全球貿易增長,這對貿易依賴程度較高的亞洲經濟來說是利好。亞洲對歐美地區出口增加,也帶動亞洲消費、投資和進口增加,形成了良性循環。

  他指出,全球貿易仍有兩大擔憂值得關注。一是全球貿易談判仍存在不確定性,部分發達經濟體的一些行動可能會導致更多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出台。這是實實在在的風險,但與4月份相比降低了不少。二是全球貿易好轉的狀況會持續多久。有些跡象顯示本輪貿易復甦可能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等暫時性因素的影響,但如果歐洲、美國等國經濟增長比預期更好,也會推動全球貿易繼續增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