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海軍從綠水走向深藍

時間:2017-07-27 03:16:31來源:大公網

  圖:2月20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在東印度洋進行武力營救演練 資料圖片

  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遼寧艦編隊赴遠洋訓練、核潛艇進入新老接替階段……近年來,中國海軍軍艦以「下餃子式」速度增加,先後入列一大批新型艦艇、飛機、雷彈。曾幾何時,中國海軍還是一窮二白,武器裝備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如今,中國海軍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實現跨越式發展,海軍航空兵取得由岸基向艦載的突破。專家指出,放眼遠洋的中國海軍基本形成二代為主體、三代為骨幹的主戰裝備體系,實現從近岸防禦向近海防禦與遠海防衛相結合的戰略轉型,逐漸由綠水走向藍水。

  中國擁有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300萬平方公里主張管轄海域。近代史上,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主要來自海上。中國海軍誕生於1949年4月23日,是在陸軍基礎上組建起來。從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第一代武器裝備的研製,國產導彈驅逐艦、攻擊型核潛艇、導彈護衛艦相繼裝備海軍。20世紀90年代,被譽為「中華第一艦」的國產第二代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艦裝備海軍部隊。

  海軍主戰裝備更新換代

  今年4月,歷經十多年矢志攻堅,中國首艘國產航母順利下水,從改建到自主建設航母,正是國家綜合實力、海軍裝備建設水平的一大飛躍,表明中國已完全掌握航母相關技術和管理經驗。去年10月15日,已退役的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在拖船的拖帶下緩緩靠向青島海軍博物館碼頭。人民日報稱,這艘游弋大洋40餘載、屢建功勳的核潛艇,將作為展品供民眾參觀,意味中國核潛艇進入新老接替階段。

  在航母、核潛艇等大國重器捷報頻傳之際,海軍主戰裝備也在成建制更新換代。近年來,新型多用途導彈驅逐艦昆明艦、合肥艦、西寧艦等陸續入列,令水面戰鬥艦艇編隊區域防空和對海打擊能力大增;具備出色區域防空和超視距打擊能力的長春艦、鄭州艦、西安艦等新型導彈驅逐艦先後服役;兼具防空、對海、反潛的「海上多面手」臨沂艦、黃岡艦、煙台艦等新型導彈護衛艦陸續入列;隱身性能好、電磁兼容性強的「海上輕騎兵」蚌埠艦、惠州艦、大同艦等輕型導彈護衛艦密集下水。此外,還有艦載戰鬥機批量交付,新型戰鬥機成建制改裝,預警機、艦載直升機家庭再添新成員……

  頻出島鏈磨煉戰力

  同時,航母戰鬥力建設不斷取得新跨越。殲-15艦載戰鬥機成功起降航母,海軍航空兵實現由岸基向艦載的突破。海軍連續12年組織複雜電磁環境下戰法訓練演練,深化反潛、反水雷、對抗空戰、陸特戰隊跨區訓練、立體奪控島礁等系列演訓,近5年先後組織數十次實際使用武器和綜合實際使用武器演練,實射各型導彈、魚雷數百枚,各型炮彈數十萬發。海軍不斷加大遠海訓練力度,組織「機動」系列遠海實兵對抗演習,先後有數百艘次艦艇、百餘架次飛機出島鏈遠海訓練,海軍反潛、防空和對海突擊等綜合作戰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指出,中國海軍已由單一的水面艦艇兵力發展成為由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陸戰隊和岸防部隊五大兵種構成,並具有核常兼備雙重作戰能力的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成為一支能有效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有效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現代海上作戰力量,實現從近岸防禦向近海防禦與遠海防衛相結合的戰略轉型。

  暢銷書《大國航母》作者、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房兵指,海軍近年日新月異的發展,標誌中國海軍正逐漸由一支黃水海軍走向綠水再逐漸走向藍水。同時,中國海軍的戰略和視野也將由傳統的近海防禦更多地走向遠洋,未來無論在裝備、訓練還是人才培養方面會逐漸更多地走向遠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