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南向通道」將和「渝新歐」通道相連,圖為一輛動車從烏魯木齊市區內穿行而過 /資料圖片
國新辦7月10日舉行的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張曉欽表示,中國和新加坡正在推動的中星(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將形成戰略性「南向通道」,在今年底蘭渝鐵路全線通車後又繼續向北延伸,與「渝新歐」通道連接,從而形成「一帶一路」經西部地區的一個完整環線,也是一條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南向通道」在海上與東盟9個國家相連,在陸上與中南半島的7個國家相連。/大公報記者李理報道
中星(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是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繼1994年開始興建蘇州工業園、2007年設立天津生態城之後,在中國的西部地區合作推進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於2015年11月簽署協議,2016年初開始啟動。項目對接重慶、貴州並經廣西出海出邊直至連通新加坡,稱為「渝桂星南向通道」。
蘭州赴星運距減半
據介紹,「南向通道」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從重慶經長江航運出海是2400公里,運輸時間超過14天,如果重慶經鐵路到北部灣港口約是1450公里,運距縮短950公里,運輸時間只有2天,大大節約運距和時間成本。如果從蘭州向南到新加坡,比向東出海時間節約5天左右,陸海運距縮短約一半。
張曉欽說,下一步「南向通道」將重點在五大方面推進合作。分別是開展多式聯運、打通交通瓶頸、開展通關一體化、開展物流服務以及開展信息服務。
現在西部地區大多數都是東西向大通道,「南向通道」由北部灣海港和南寧向北經貴陽、重慶、成都,連通蘭州和西安,將形成我國西部地區的第一條南北向的縱向大動脈,也使中國西北地區多了一條向南出海的大通道。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南向通道」在海上與東盟9個國家相連,在陸上與中南半島的7個國家相連,這些國家與中國建設交通通道也有利於帶動經濟走廊建設。
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葛紅亮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說,「渝桂星南向通道」的建設及其與「渝新歐」通道的對接,將令中國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的有機銜接,使「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在海陸兼具平衡,更使中國西部地區由原來落後、閉塞之地一躍成為「一帶一路」交通與物流運輸互聯互通的戰略樞紐之地。
西部工業發展迎新契機
葛紅亮表示,至少有三種因素助推「南向通道」建設。一是「一帶一路」倡議落實與沿線國家產能合作的增強。二是中國西部地區在「中國製造2025」及產業持續深化調整的情勢下面臨着新的機遇,西部地區工業發展迎來新的契機。三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關係的「升級」及產業鏈條結構的持續調整,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規模會持續擴大。
葛紅亮強調說,「南向通道」有助於將東盟國家與中國西部內地、中亞與歐洲地區經海陸通道聯繫起來,有助於東盟國家產品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