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山西大河口霸國墓地考古發掘全部完成

時間:2017-06-07 18:35:28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6月7日訊(記者楊奇霖、楊傑英)6月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媒體上公布,曾于2011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翼城縣大河口西周「霸國」墓地,經過山西考古工作者近3年時間的考古再發掘,目前已全部發掘完成,取得新收穫。霸國墓地現存的墓葬已經全部發掘完成,共計發掘墓葬2200余座,出土器物25000餘件組。

  大河口墓地是西周時期的霸國墓地,年代自西周早期延續至春秋初年。對霸國墓地的發掘工作是山西繼絳縣橫水倗國西周墓地之后,又一次將西周時期一處封國墓地全部揭露發掘,所獲得的資料對于推動西周考古研究和晉南地區封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出土萬餘件器物

  據了解,本次考古發掘以墓葬為主,發掘區域位於墓地的北部、東部和南部。目前已將大河口墓地現存的墓葬全部發掘完畢。本次的發掘面積約30000平方米,共發現和清理西周墓葬1660座,出土器物10800餘件組。隨葬器物種類有陶器、青銅器、蚌貝器、玉石器、骨器、漆器、錫器等,並以陶器和蚌貝器為大宗,這些出土文物再次為研究霸國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其中,出土的陶器器類有鬲、罐、豆、簋、壺、缽、盆、瓿、器蓋、紡輪、刀、飾件等,陶容器主要以陶鬲和陶罐為代表。其中的1件彩繪陶罐在大河口墓地前所未見。

  本次出土的青銅器有禮器、兵器、工具、飾品、車馬器等,可見鼎、簋、鬲、戈、刀、矛、鏃、錛、鑿、泡、魚、貝、環、鈴、針、飾件、當盧、馬銜、馬鑣、節約、車轄、車軎等。其中,禮器有青銅鼎19件、青銅簋1件、青銅鬲1件。

  出土的蚌貝器器類有蛤蜊、海貝、蚌泡、蚌圭、蚌魚、蚌玦、蚌鏃、蚌飾件等。其中蛤蜊和海貝為多數,蛤蜊一般作為裝飾品,放置於墓主人身上,海貝有在口內做口含的情況,但更多的是作為裝飾品放置於墓主人身上。

  出土的玉石器有石紡輪、石斧、石錛、石刀、石圭、石玦、石飾件、玉玦、玉圭、玉飾件等。骨器的數量也比較少,器類有紡輪、鏃、簪、梳、飾件、卜骨等。這些骨器有在二層台之上的,也有在葬具內墓主人身兩側的,其中兩件卜骨尤為引人注目。此外還發現數件漆器和錫器的痕跡。在骨器中,有2只卜骨特別矚目,據說該器是商周時用於占卜的動物骨頭,多為牛肩胛骨、也有羊、豬、虎骨及人骨,與卜甲合稱甲骨。

  十年發掘墓葬2200余座

  大河口墓地位於翼城縣城以東約6公里處大河口村北的高台地上,現存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150米,面積約45000平方米,包括了大量不同等級的西周墓葬和從屬車馬坑,以及晚于墓葬的灰坑。

  大河口墓地于2007年5月被盜發現,自2007年9月起到2016年底,先後多次對該墓地進行了大規模全方位的考古勘探與發掘。 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為了更好的保護古代文化遺產,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牽頭,臨汾市文物局和翼城縣文物旅遊局配合,對大河口墓地進行了又一次的考古發掘,並對其中的部分重要遺存進行了整體搬遷保護。

  項目負責人、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謝堯亭在考古報告中指出,本次考古發掘是以往工作的延續,也是該墓地發掘工作的徹底結束,至此霸國墓地現存的墓葬已經全部發掘完成,10年來先後共計發掘墓葬2200余座,出土器物25000餘件組,搞清了墓地的範圍和墓葬分布狀況。墓地貫穿整個西周時期,這為研究霸國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M8012人骨、器物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圖

  出土器物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圖

  出土器物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圖

  考古發掘現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供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